公历:

遇见旦增
文/李海红 图/李海红 李敏义 王玉国

◎旦增和他干净整洁的客房。

一切是那么偶然。

2013年10月5日,我们一行原计划要从日喀则出发前往珠峰大本营,去感受世界之巅的无限风光,然而天公不作美,十月初的珠峰一带本应是晴空万里,但这几天却云雾缭绕、风雨交加,我们只好调整行程,放弃了攀登珠穆朗玛的计划,带着遗憾的心情向位于中尼边境的樟木镇方向前进。

◎定日县岗嘎镇。

318国道旁的岗嘎镇是通往樟木口岸的必经要道,岗嘎村所在地俗称“老定日”,在这里极目远眺,珠穆朗玛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和卓奥友峰世界排名第一、四、五、六的四座高峰尽收眼底,途经这里的国内外游客在这里歇歇脚、吃吃饭、充充电,这里也成为318国道上的一处热闹场所。

一走进岗嘎小镇星光福利旅馆就多少感到有些意外。以我在西藏生活过几年的经历与阅历,类似这样的小店都应当是地地道道的藏式风格,然而这里竟然摆上了自助餐,短短的过道里放着一排不锈钢餐盘,窗口后的厨房里正在忙着炒菜。穿过过道便是餐厅。餐厅倒是地地道道的藏式风格,年轻的藏族姑娘和小伙忙前忙后的为客人倒着甜茶和酥油茶。

◎藏族姑娘用甜茶和酥油茶招待客人。

由于旅途劳累,再加上或多或少的高原反应,我们一行人进屋后就栽歪在藏式沙发上不愿意起来了,只有陪同我们的藏族朋友扎西在屋子里四处张望。他指着墙角相框里的一张照片向大家说:这还有一张“狂欢哈尔滨”的照片。

在这样一个距哈尔滨万里之遥的小镇小店中,会有一张有关哈尔滨的照片,多少激起了大家的一点好奇,有的同伴打起精神,过去看上一眼,我也随着过去瞅了瞅。

◎旦增家后院的客房。

吃过饭我们就将出发,一切都会和往常一样平平常常的就过去了。

谁知就这么不经意间的一瞥和扎西的一句话,让我们有了新的收获,改写了整个行程的意义。

在这张集体合影中,我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有当时的日喀则团地委书记王金铭、办公室主任富学兵,还有黑龙江团省委的小栾、小牛。照片上显示的日期是2008年9月。

◎楼上的茶室。

我知道了,这是那年九月,由黑龙江团省委和日喀则团地委联合举办的一次青年农牧民骨干培训班的合影。我妻子当时跟着参加了几次活动,也在照片里。我让驾驶员次仁平措也过去瞧瞧,看看有谁?他看后对我说:有嫂子。

我通过扎西做翻译,问谁带回的这张照片?谁去过哈尔滨?藏族服务员说是老板。我忙让他们把老板找来。

说了半天,老板没找来,老板娘来了。

老板娘叫罗布,她告诉我们,老板叫旦增,外出了。我问,几点能回来?她说,去樟木了,正在往回赶,下午就能到。我一想,从樟木回来,还不得晚上啊。赶紧让扎西要了旦增的电话,拨了过去。扎西打通了电话,交给了我。我对旦增说,你去哈尔滨,我们应该见过面,我在哈尔滨请你们吃过饭。我听的出来,对方也很高兴,很激动,表示应该见过,是在一起吃过饭。我和对方约定,明天我们从樟木返回时,还到他的店里来,我们见个面,好好聊一聊。

◎旦增给我看口袋里装了五年多的青年农牧民培训通讯录。

放下电话,饭菜还没做好,我继续和罗布聊,想了解旦增培训回来后,经营状况如何?我问她,每年能有多少营业额?也就是能收多少钱?年利润有多少?是不是有存款?有多少存款?有没有贷款?老板娘说,这些她都不知道,都是老板旦增管,自己只管干活。

我见在店里忙活的藏族男孩子年龄不大,就让他坐下来,聊一聊。我问他叫什么名字,多大了?他告诉我叫扎西次仁,十四岁。我问道,十四岁应该上学呀,怎么不上学,到这打工啊?旁边的藏族女孩告诉我,他只有妈妈,家庭困难。我说,家庭困难也得上学呀,上学都是免费的,包吃包住,没问题呀。罗布说,这孩子有残疾证,是残疾人,有点智障,上不了学。旦增就收留了他,让他在店里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我还有些不信,这孩子看上去挺机灵的,不像有毛病的样子,就又问了一句,考试都打了多少分?他们七嘴八舌的告诉我,语文10分,数学9分,藏文8分。我问,是十分制吗?大家说是100分。

后来,有同伴告诉我,仔细观察,这男孩是有些毛病。老板娘告诉我,旦增给学校捐了很多钱,资助了不少困难学生,学校还给旦增送了锦旗。

◎资助贫困学生的丹增家里,墙上挂满了锦旗。

店里的其他几位藏族青年我们也都聊了聊,他们是索南坚赞,老板旦增的弟弟;女孩次仁旺姆,小学五年毕业,在这已工作了一段时间;女孩普普,新来的,初中毕业,她能不用翻译就听懂我们说的一切,然后用藏语说给其他几位,但不能用普通话和我们进行交流。

临走前,和几位新结识的藏族朋友合个影,并约好明天再来。

第二天,从樟木出发时,我和几位同伴约定,如果天气好,大家就去看珠峰,我到岗嘎停一停,去见旦增。

天公仍不作美,珠峰一带仍是云遮雾罩,我们就一起在岗嘎停了下来。

旦增热情地迎接了我们,我们坐在旦增的藏式餐厅里聊了起来。

旦增告诉我们,他从2006年开始创业。当时是民政局投资15万元,建起了这家不到1000平方米的小旅馆,有4间客房,1间餐厅,交给旦增经营,每年还2万元,至今已还上了14万。

旦增说,2008年那次培训对自己影响很大。那次去,在黑龙江学习了半个月,在北京学了7天。之前,从来没出过西藏,普通话也只能说一点点。这之后也没有再出去过。那次培训学习,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也认识了不少人,对自己的经营帮助很大。
他告诉我们,培训回来后的这几年,经过滚动式发展,自己的经营面积已达到了2000平方米。先后投资15万元在后院新建了5间客房,投资3万元在原有旅馆的屋顶接建起了一间茶室,可作为远眺珠峰的观景台。在网上登出了自家旅馆的宣传介绍,留下了联系电话。有许多客人打来电话,到日喀则后,要求去车接过来住,然后再送往珠峰大本营,送往樟木。自己昨天就是去樟木送客人,今天弟弟又开车送客人去珠峰参观了。自己还联系了几位残疾人,开办了农机车辆维修部、裁缝店,还积极参与了边贸市场的建设……

谈到以后的打算和设想,他说,客人都反映在这里住,洗不上澡,是个问题。自己正在想办法,想争取贷点款,把后院改造成钢筋水泥的建筑,有上下水,能洗澡。说到这里,同行的企业经理韩建平先生站了起来,当即捐出5000元,先支持安装个太阳能热水器,并表示帮助解决建设贷款问题。

◎福利旅馆的藏式餐厅。

旦增还表示,全县有残疾人2700多名,自己要继续出资帮助其他的残疾人创业;还要继续捐资助学,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

我问他,为什么不建个自己的网站呢?这里没有宽带吗?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有宽带,是自己还没有学会用电脑。以后,要尽快学会电脑,办自己的网站,更便捷地与外面的客人联系,宣传自己,扩大影响。

我想,大家很快就会在网上与旦增相见了。

和旦增一起到黑龙江培训的有40多位农牧民青年,他们都怎么样呢?说到这个话题,旦增很肯定的告诉我,大家发展的都很好,互相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打电话,有事了,互相帮助。我问他,你有他们的联系方式吗?他立刻告诉我有,说着就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一张折叠着的纸片,打开来给我看。这是他们当年培训时打印的通讯录,已在他衣袋里装了整整五年多的时间,不知他带着它走了多少个地方,也不知道打开叠上有过多少次,已经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有的地方还用透明胶粘了又粘。我说你应该存在手机里呀。他忙告诉我,存了,但担心手机丢了,就一直带在身上。

我们一起到他的店里店外参观。我注意到,虽然店面不大,条件有限,但不论前院后院,他的客房都布置打扫的整齐洁净,床以及席梦思、床单被褥等都是按标准配置的,联想到他的自助餐安排,我想,这恐怕与他到内地经过培训是分不开的。

临走时,旦增向我们赠送了他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吉祥牛头,还为我们每人献了洁白的哈达,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扎西德勒!

再见,旦增!

坐在车里,回望仍在云雾中的喜马拉雅山脉,我在想,此行虽然未能前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多少有些遗憾,但仔细品品,能在岗嘎遇见旦增,于我而言,意义也许并不亚于去看珠峰。

这或许就是缘分,就是天意?

联系我们 | 电子刊

主办:中国西藏杂志社  编辑出版:中国西藏杂志社

地址:中国 北京 府右街135号   邮政编码:100031

中文部:010-58336050/58336082/58335511/58335518

藏文部:010-59512450/58335517/58336006

英文部:010-58336070/58335683

版权所有 中国西藏杂志社 京ICP备17049894号

E-mail:zgxizang@163.com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本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