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1年5月23日,首都各界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举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并讲话。本期刊物选登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在座谈会上的发言,以飨读者。
首都各界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 周年座谈会现场。高阳 摄
十一世班禅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 周年座谈会上发言。高阳 摄
2010 年11 月3 日十一世班禅在第六届高级学衔班学衔授予仪式上讲话。 洛布 摄
1951年5月23日, 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与原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是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大业的重要篇章,为西藏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使西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康庄大道。
西藏的和平解放对我班禅世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949年10月1日,刚刚坐床不久的我的前世——第十世班禅大师致电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祝贺新中国成立,同时表达了盼望早日解放西藏的心愿。1951年5月24日,第十世班禅大师在京出席了“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庆祝活动,并向毛主席致敬。通过“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恢复了班禅额尔德尼的固有地位和职权。1952 年,第十世班禅大师终于回到了历代班禅大师驻锡地——扎什伦布寺。
为了使西藏各族百姓得到彻底解放,1959年中央在西藏迅速平息叛乱实行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从此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当家做主、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使农奴真正获得了做人的尊严,保障了人身自由和人的基本权利,这便真正体现了佛教所提倡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普济苍生”的要旨。1965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的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藏传佛教从旧西藏封建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复归为利众淑世、服务人民的一代正法,得以正本清源。
政通人和展宏图、国强民富奔小康。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5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西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措施,人民生活水平得以空前提高,取得了巨大成果。多年来,我常到西藏和四省藏区参观学习,所到之处无不呈现出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景象。在拉萨、日喀则等城镇,车水马龙,路桥纵横;在农牧区, 一排排具有地域风貌、宽敞明亮的新型民宅拔地而起;生态移民,定居放牧,安居工程大得民心。“三通工程”在热火朝天地实施之中。包括僧尼在内的老弱病残者的各项保险也在有序落实。广大西藏人民就在这祥和、安乐、幸福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磕头转经。
我常听亲历新旧西藏两重天的亲友们讲:“旧社会当牛作马,新西藏当家做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也更谈不上什么人生目标。”这些语重心长的表述,使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西藏,也不会有藏传佛教健康发展的今天。我多次聆听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宗教教义要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这些教诲,“深解实相,善达方便”,既符合释迦如来的一代正法,也符顺当代社会的发展规律。我真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佛教界寄予的厚望,也深刻地认识到历史赋予我们藏传佛教界的重大使命。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在,藏传佛教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也到了最关键的时期。藏传佛教能否继承传统,推向“再宏期”,我认为取决于藏传佛教界是否护国利民、随顺世间,即是否与时俱进、立足现实、服务社会、安乐国土。《增一阿含经》有云:“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佛教从终极目标上,虽然是追求来世、欣求成佛,但它植根于社会现实中,重视人们现实生活的改善和道德的教化,主张处理好入世间和出世间、做人与成佛、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的关系。以建设人间净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理想,使佛教的弘化,起到促进人类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精神境界,推动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的积极作用,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出贡献。
回顾过去,辉煌灿烂,令人鼓舞;展望未来,前景似锦,满怀信心。我作为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继承者,将不负国恩民望,继承和发扬“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光荣传统,与广大僧俗信众一道,心怀祖国,心系人民,坚持“闻思修”、“讲辩著”等修持之道,深入研究佛教经典,对佛教教义力求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我们藏传佛教界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与各族各界一道,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尽自己所能为促进西藏的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积极贡献力量,为建设团结、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而努力奋斗!
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