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

高原孤岛出"深闺"
文/薛文献 黄兴 许万虎 何雨欣 图/觉果

2013年10月31日,注定是一个将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日子: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建制县——位于藏东南的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正式通公路了。

◎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宣布墨脱公路正式通车。

这标志着新中国成立64年的今天,我国终于实现了县县通公路。

对这条公路,墨脱人民翘首期盼,全国人民广为关注。

因为山高谷深,地质气候条件异常独特,墨脱公路在历史上几经建设,但一直未能实现通车。在这条路上,滑坡、崩塌、泥石流、水毁、雪崩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其中大部分灾害处治仍是世界性难题,人们说“墨脱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多年来,各族干部群众、游客、各类工作组等均是靠徒步跋涉数天,翻雪山,过悬崖,进出墨脱,历尽艰险。

如今,这一切都成为了历史。

◎墨脱公路。

墨脱公路通车 “高原孤岛”不再“孤”

10月底的藏东,从林芝到波密,山头已是白雪皑皑,山坡上各种植被因海拔的不同,呈现出不同气候带的鲜明特征,层林尽染。我们驱车从波密翻过嘎隆拉隧道前往墨脱,海拔一路降低,印度洋暖湿气流源源不断涌向墨脱,翠满山谷,水泄云间,风光旖旎,令人目不暇接。

10月31日是墨脱公路正式通车的日子。在海拔约2100米的老的墨脱公路80K(在嘎隆拉隧道打通以前,此地距波密县80公里)处,即墨脱县达木乡波弄贡村,路边的空地上,木板铺地,彩球高挂,彩旗飘扬,搭建起简朴的“会场”,用藏汉两种文字书写的红底黄字的“西藏墨脱公路正式通车”会标格外醒目。头戴安全帽的施工队伍,身着盛装的当地各族干部群众早早就来到通车仪式现场,期待着见证墨脱公路通车的历史性时刻。

◎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接驶往墨脱的汽车。

11时20分,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郑重宣布:“西藏自治区墨脱公路正式通车!”

他的话音一落,现场鞭炮齐鸣,混合着人们的掌声和笑声,回荡在云遮雾罩的青山绿水间,人们大声地欢呼着,笑着,互道“扎西德勒”,庆贺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新通车的墨脱公路全长117.3公里,总投资16亿元,起点为林芝地区波密县扎木镇318国道川藏公路与老扎墨公路的交会处,先后跨越帕隆藏布、金珠藏布、西莫河等6条江河,以隧道穿越嘎隆拉雪山,经米日和马迪村到达墨脱县城莲花广场。

2009年4月,投资达9.5亿元的墨脱公路新改建工程全线开工。其间,建设者们不断破解雪崩、塌方、泥石流等施工技术难题,将墨脱公路向“高原孤岛”挺进。经过4年的艰苦奋战,墨脱公路已基本达到在无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前提下,保证全年有8至10个月通车时间的建设目标。现在正常天气下,从波密至墨脱驾驶小车,3至4小时可以到达。

墨脱公路建成通车将直接造福这方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群众。墨脱镇墨脱村党支部书记吉都说:“过去从波密到墨脱要三四天,现在只要三五个小时就够了,交通方便得多。公路修通了,危险性也大大降低,人们外出跑运输、搞旅游的积极性更高了,村里买汽车的人也越来越多,日子过得风风火火。这都得感谢党和政府对墨脱的大力支持!”

◎墨脱县的菜市场。

历经艰辛 墨脱公路屡毁屡建

西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墨脱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气候环境造就了墨脱的“六项之最”,这里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

因地质结构不稳定,区域内雨量又异常充沛,加之其他因素,公路沿线大量存在泥石流、滑坡、崩塌、雪崩等灾害。据统计,墨脱公路全线共发现各种灾害425处,平均每公里达3.6处,且其中大部分灾害处治仍是世界性难题,“最险”天路之“险”可想而知。

打通嘎隆拉雪山隧道:海拔4700多米的嘎隆拉雪山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气候多变,地质构造复杂,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是常态。进出墨脱必经嘎隆拉雪山,修建墨脱公路就必须打通雪山隧道,这是全线的最难点,也是最核心。

经历24个月艰辛努力,2010年12月,嘎隆拉隧道打通,全长3360米,为保障行车安全,隧道内设置了8个紧急停车带,每隔1000米还建有长100米的缓坡。

扎墨公路项目办主任邹宗良介绍,嘎隆拉雪山隧道拥有三个“世界之最”:地质条件最复杂、地下水最丰富、坡度最大。隧道北口和南口海拔高差110米,纵坡达到4.1%,是世界上坡度最陡的高原隧道。

◎嘎隆拉隧道。

降雨丰富 水毁频发:墨脱公路所在区域,为印度洋季风向青藏高原输送暖湿气流的主要通道,雨量极其充沛,公路80公里前后路段年降雨量达5000毫米以上。

“由于墨脱公路沿线沟谷深邃、地质脆弱,加上降雨丰富,水毁一旦形成将带动30至50吨重的巨石在河流沟谷中奔涌滚动,对公路造成极大的危害。”参与公路设计的中交二公院扎墨公路设计代表组组长涂运良介绍。

由于降雨造成的泥石流爆发,屡次使得公路断道,2009年,黑日桥泥石流爆发,将36米的钢架桥冲得越过了100多米宽的雅鲁藏布江,断道近一个月。

雪崩极易发生:墨脱公路穿越岗日嘎布山脉南坡,处在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上,强对流天气导致冬季多强降雪,其雪线海拔4300米,较西藏其它地区要低许多,海拔4000米以上部分盛夏仍有积雪,极易发生雪崩、冰崩。

西藏交通厅重点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邓超介绍,2011年3月,墨脱公路遭遇了3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在沿线8个区段共发生雪崩27处,造成了人员伤亡,机械设备重大损失。

按照近两年公路施工天气记录,从10月中旬至次年4月底,冰冻雪灾严重,尤其在1月至3月降雪量增加,最容易出现雪崩灾害。

每年发生地震400余次:墨脱属于地震高发区域,根据西藏地震局相关数据,几乎每天均有小震(平均每年发生400余次地震,震感强烈的有5至6次)。2010年12月、2013年4月,在墨脱县城附近发生了4.6级地震,虽然未发现墨脱公路各类结构物被地震明显损坏,但这种地震力量对墨脱公路各类结构的影响是不可避免和深远的。

尽管建设墨脱公路显得异常艰难,但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注墨脱公路建设,从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墨脱公路历经四次建设,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始终未能成功。公路建设者们也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50多年来,有200多名筑路工人长眠于此。

1965年,拉萨市试图打通沿帕隆藏布江、雅鲁藏布江通往墨脱的道路,俗称进入墨脱的沿江路。动员民工700余人,在帕隆藏布江上修建了一座简易悬索吊桥,继而开挖路基,但因太难太险而被迫停工,结果是“花了80万,死了8个人,修了8里路”。

1974年,西藏公路勘察设计院人员从波密县扎木镇循人行背运的古道,翻越嘎隆拉雪山勘测至墨脱,确定了修建路线走向,这也是目前墨脱公路的大致走向。1975年开始按这条线路修建墨脱公路,人数最多时达到3000多人。

1980年,开始续建墨脱公路,修到了106公里处,但一个晚上的塌方,大段新路被毁,开过去的汽车、筑路机械和桥梁钢架等都因无法撤回而废弃。工程中除扎木大桥和扎木往前24公里处公路能使用外,其余大都被毁。1990年,墨脱公路修建再次启动,到1994年2月,修通了进入墨脱的一条土质公路。几辆汽车跌跌撞撞驶入墨脱,可是因为塌方和泥石流,再也没驶出城。至今仍矗立在波密县城扎木镇的“墨脱公路粗通纪念碑”,成了中国公路史上通车时间最短的纪念碑。

1995年以后,西藏自治区每年投入资金,在旱季对墨脱公路损毁路段进行整治,勉强实现“旱季南通北阻,雨季北通南阻”,分季节、分路段临时性通行农用车。

但国家从未放弃修建墨脱公路。为彻底解决墨脱不通公路的难题,从2002年起有关部门再次对墨脱公路的建设进行前期勘察设计,针对墨脱公路沿线自然条件恶劣,地质复杂等难题,采用GPS、航测遥感、CAD集成技术、高分辨率IKONOS卫星影像测绘地图、1m 立体像对和1 :25000航空立体影像的多级工程地质遥感勘察等多项国内、国际高新技术提高勘察质量,确保工程设计建设方案的科学实施。

2008年9月,作为墨脱公路的先期启动工程——嘎隆拉隧道开建。2009年4月20日,由国家投资9.5亿元新改建的墨脱公路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历史上第五次修建墨脱公路。

◎退役的马帮。

驱车进入“莲花圣地”

通车前夕,10月28日下午,我们乘坐越野车,离开波密县,前往墨脱。这条路起始段为柏油路,山间秋景正浓。随着海拔的急剧上升,到嘎隆拉隧道前后,四周已是风雪弥漫。正是因为有雪山阻隔,过去徒步进出墨脱成了极为艰难的探险。

从隧道出来,公路变得越来越狭窄,蜿蜒崎岖,好多时候需要一直鸣笛才敢走,而且路基也凹凸不平。山坡上的植被非常好,郁郁葱葱。我们很快来到80K,这里过去曾是一个比较大的物资转运站,现在依然热闹,沿街的木板房就是宾馆、饭店。这天下午山区一直在下雨,不少地段,不时有大大小小的石块从公路上方滚落到路基上,在路上铺了一层。怎么办?等着吧,雨后的滚石会更多;冲过去吧,砸住车辆怎么办?犹豫了一会,我们还是抓住石块掉落的间隙冲了过去。

天色已晚,我们在距离县城大约10几公里的地方,遭遇了较大范围的泥石流,车辆确实无法过去,我们只好返回到108K,在一个极其简陋的客栈里过夜。大家自己动手煮了一锅方便面,每两个人挤在一张不足1.2米宽的床上睡觉,屋外大雨如注。

29日早上,雨停了,听说路也通,我们喝了点稀饭,紧急赶往墨脱县。

墨脱县城坐落在雅江一侧的半山腰上,虽然面积不大,但道路、建筑充满现代感,餐饮、娱乐、商贸、旅店、邮局、医院、学校及银行等基本设施都很齐全,街上人来人往,人气很旺,与想象中的“孤岛”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这里海拔较低,气候湿润,满眼都是青翠欲滴的绿色,快步上楼也不再喘气,吃饭没多久就感觉很饿,这让久居拉萨的我们仿佛“换了人间”。

◎墨脱县城一角。

我们抓住有限的时间,马不停蹄,先后采访了民俗博物馆、学校、医院、饭店、菜市场、超市、民族服装店、县交通局和县委领导,了解到社会各界对公路通车的期盼和希望,以及过去道路不通带来的种种不便。

墨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张育辉说,墨脱气候温热,降水异常丰沛,作物生长期很长,水稻一年可产三季,能长香蕉,物产极为丰富。墨脱还是门巴族及珞巴族的主要聚集地,拥有悠久的宗教文化历史和独特的门巴、珞巴民俗文化风情。自然及人文景观极其丰厚,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但是长久以来,受制于交通条件,拥有优越资源禀赋的墨脱并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张育辉说,墨脱公路建成通车将是“路通财通”。据他介绍,墨脱县今后将重点从农业稳县、生态立县、交通兴县、旅游富县、文化名县、能源强县来做大做强墨脱,积极打造四大产业:生态特色农牧产业、生态特色高端旅游业、门巴、珞巴特色文化产业及水电产业,让墨脱的资源发挥永续的价值。

“其中又以高端旅游业为其中的重中之重。”张育辉说,墨脱将坚持以高端旅游为主,积极推动文化游与生态游的深度融合,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旅游“富民强县”之路。

第二天早上,海拔只有1100米的墨脱县阳光灿烂,白色的云雾浮在翠绿的山间,似吉祥的哈达,犹如人间仙境。

墨脱公路是“致富路”、“希望路”

在墨脱县城的不远处,一片绿色中分布着一大片红屋顶的房子,这就是墨脱镇墨脱村。远近闻名的门巴族致富能手吉都就是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他家的两层小楼就在村边,簇新漂亮,全家13 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儿孙绕膝,生活安逸而富足。

谈起墨脱公路的历史,吉都打开了话闸子。作为墨脱村第一批买车跑运输的人,他充分体验到了这条路的艰难:“有一次在翻雪山时被大雪围困,啥吃的也没有,差一点死在那里了。”

联系我们 | 电子刊

主办:中国西藏杂志社  编辑出版:中国西藏杂志社

地址:中国 北京 府右街135号   邮政编码:100031

中文部:010-58336050/58336082/58335511/58335518

藏文部:010-59512450/58335517/58336006

英文部:010-58336070/58335683

版权所有 中国西藏杂志社 京ICP备17049894号

E-mail:zgxizang@163.com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本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