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

西藏唐卡画的文化内涵

文·图/西尼崔臣

唐卡绘画作为藏传佛教古老独特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在西藏的各个寺庙和信教群众家里成为必备的佛物之一。唐卡艺术的表现内容博大精深,有佛教、历史、文学、藏医藏药等。经久不衰,传承不息,深受国内外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的赞誉。

改革开放以后西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保护,在西藏大学专门设立了唐卡艺术绘画学专科,由德高望重的藏族画师担任教师,先后培养了很多年轻优秀的绘画人才,他们的很多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年,藏族唐卡绘画艺术(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孜画派)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极大地促进了唐卡绘画艺术的文化需求和市场商机。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自创、自赏、自销的封闭性经营,在拉萨古城纷纷涌现出了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具有产业规模型的集团公司。改革开放的金色阳光,使古老的唐卡绘画艺术重新焕发出了新的光芒。

唐卡艺术品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使人目不暇接。一幅好的藏传佛教唐卡艺术品,具有佛教显密宗修念使用的价值,有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收藏拍卖价值等。然而迄今保存下来的古代唐卡艺术品,绝大多数没有文字解说,很难判定作品的年代和作者,使多数人很难解读到作品的内在含义。或许这正是古人有意设下的谜团,既然你很崇拜,很欣赏,也很需要,那就让你去猜谜,去寻找答案。所有答案都在佛教典籍、史籍、民间故事里,使你多学习多长见识。倘若真是如此,可见古人用心多么良苦啊!众所周知,凡是唐卡画,无论什么主题,都有各自精彩的文化内涵。

西藏唐卡绘画艺术的起源大体上可以追溯到四千年以上。昌都卡若地区挖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的文物就已发现了原始的绘画艺术。

到了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松赞干布先后与尼泊尔国赤尊公主、唐朝的文成公主联姻,两公主进藏时带去很多佛经、佛像、营造工艺、天文历算、医药书籍以及大批工匠等,对西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两个公主在松赞干布王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在拉萨建造了大昭寺和小昭寺。又在红山上建造了初具规模的布达拉宫。为装饰这些华丽的佛殿和宫殿,需要很多的绘画艺术工匠,这无疑就促进了西藏绘画艺术的发展。据五世达赖喇嘛所著《大昭寺目录》一书记载:“法王(颂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画了一幅白拉姆(吉祥天母)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像时,作为核心藏在神像腹内。”这幅相传为颂赞干布亲自绘制的唐卡虽已不复传世。但从西藏绘画发展过程来看,在布达拉宫法王洞和大昭寺里发现了颂赞干布时期的壁画。唐卡画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因为这个时期随着佛教的正式传入,壁画艺术发展很快,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但是单靠壁画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一种能随意作画、便于悬挂、易于收藏携带、利于佛教宣传的新型画种——唐卡画应运而生。从此在佛教昌盛的西藏,唐卡画和壁画并驾齐驱,成为雪域高原绘画史上光彩夺目的两颗明珠。唐卡画作为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大致可分为佛教、苯教、藏医藏药、天文历算、藏戏故事、历史人物和事件、民间习俗、大自然的雪山湖泊、花卉鸟兽和建筑风景等。由于西藏过去是“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历史的发展和宗教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佛教方面的题材,约占西藏唐卡画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即便是描绘西藏历史或自然科学或民间故事的唐卡画,也都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

一、佛教文化题材

佛教从印度、尼泊尔、内地传到西藏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最大佛教文化氛围首先是:经过几代高僧大德和译师们的艰苦努力,成功地翻译完成了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其次是西藏佛教“前、后宏期”各地逐渐形成了大量的带有西藏特色的佛教寺庙、活佛、僧人、仪式仪轨、戒律等。对此,近代史学界称为“藏传佛教”。唐卡画的艺术形式就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并趋于更加完善。因此,唐卡画的佛教题材在西藏博大精深、十分丰富。凡佛教显宗和密宗经典里所涉及到的佛祖本生传、人物和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本尊神、坛城、护法神、极乐世界、天地人鬼等都是唐卡画的题材。加之唐卡艺术家对佛经的理解和丰富的想象力,即便是很枯燥的佛教教义,也能描绘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形象逼真的唐卡画来。

这里笔者就西藏最常见,最熟悉,最基础的五幅唐卡画的文化内涵做一些概括性的阐释。

◎六道轮回图。

《六道轮回图》:

这幅图在西藏各教派大小寺庙随处可见,这种绘画形式最早出现在公元十一世纪左右噶当教派的寺庙里。主要内容是: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苦修长达六年,最终悟道成佛后对五位弟子首次转法轮《四谛》。佛祖认为:人的生老病死皆为痛苦,称为苦谛。造成痛苦的根源是贪婪、愚昧、烦恼,称为集谛。解脱痛苦,根除愚昧烦恼,称为灭谛。根除愚昧烦恼的智慧来自于修道,称为道。

藏传佛教以佛祖讲的《四谛》为核心,《十二因缘》为基础,用壁画和唐卡绘画形式绘出了既简单形象又符合教义的生死轮回图,也称《六道轮回图》。佛教认为:一切众生(凡有生命者)永远在六道轮回中流转,惟有虔心向善功德圆满、获得正觉,才能超脱六道轮回之外。每个人根据生前的善恶因果关系有六道轮回转生趣道。画面的左上角佛祖用右手指月亮,表示月色无污如灭谛。左上角为极乐世界。整个轮回图分为四圈,第一圈中心绘有三种动物,分别为:鸟、蛇、猪。鸟代表贪,不知足。蛇代表瞋,具毒烦恼。猪代表痴,愚昧无知,笨。第二圈为黑白两道,白道直通天为善道,黑道直通地狱为恶道。第三圈为轮回转生的六种趣道:天、非天、人、畜生、饿鬼、地狱。每个趣道中画有佛祖,表示为一切众生之怙主。轮回图被一个高大的阎王爷瞪大眼睛,咬牙切齿,用四肢紧包的情景,表示为凡一切众生的生死轮回均逃不过阎王爷的掌控。

藏传佛教把《六道轮回图》绘在寺庙的门廊墙壁上,广大信教群众即便是个文盲,也能从这些形象图中接受佛教的基本思想。绝大多数藏族信徒一般都是从家教开始入门,父母领着子女到寺庙里朝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大人们双手合十磕头,孩子们也样样跟着学。在生死轮回图跟前父母当讲解员,虽然不像僧人那样讲的有声有色,但专讲不说假话,不骗人,做好事可以成仙,做坏事死了入地狱等等道理,很有效果。所以,从小对好坏的概念也是从佛教思想中吸取精神营养,然后去衡量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对是错。《六道轮回图》深受广大信徒的欢迎,迄今在藏区影响很大。

二、西藏历史题材

《人类起源图》:

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统治西藏时期,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1617——1682),号召各地著名的藏族绘画艺术家在其哲蚌寺寝宫大院的亭廊墙壁上绘制了金碧辉煌的壁画《西藏历史和佛教发展史画卷》。1645年,地方政府迁移到布达拉宫后,原哲蚌寺亭廊建筑物由于年久失修,变成了危房,在摄政达札·阿旺松绕掌权(1941——1950)时期,开始动工进行了修缮,各地僧俗绘画大师28名,奉摄政王的指令,将《历史画卷》壁画缩小一定的比例抄录,以唐卡的形式保存下来,共画有43幅唐卡,目前在寺内保存完好。

◎人类起源图。

43幅唐卡概括性地描述了从西藏人类起源到十七世纪五世达赖为止,西藏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佛教发展史。

其内容主要表现的是西藏著名的人类起源传说。根据这种传说,公元11世纪的《国王遗教》中写道:藏族祖先的形成过程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父亲猕猴强久斯巴和母亲至尊度母的化身罗刹女结为夫妇生下猴崽,慢慢演变成人,从此发展成藏族人。这种说法有文字记载到现在已有900多年了。后来大多数藏文史籍中不仅有藏族人的起源是父亲猕猴和母亲罗刹女结合繁衍的说法,而且部分史书中还叙述了猴子变人的大概经过。

◎迎娶公主图。

《迎娶文成公主图》:

主要内容是表现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的故事。公元七世纪初吐蕃王松赞干布为了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意欲迎娶大唐皇帝的公主为妃,派遣以噶尔·东赞等人携带贵重礼物从拉萨红山宫启程踏上了前往长安的漫漫长路。他们经过路途的艰苦跋涉,终于来到了大唐皇帝太宗的宫殿。当时,印度、波斯、冲·格萨尔、巴达霍尔等国的使臣也聚集长安求婚,这对噶尔·东赞增加了难度和压力。各国的条件和势力都不分上下,在这种情况下大唐皇帝召集各国的求婚使臣说:“对你等各位使臣,朕无远近之别,唯一的办法是以比智慧决定,谁的智慧超群,就把公主嫁其国王。”比智慧的主要项目是:一颗九圈明珠穿线;辨别百根圆木的根梢;找出百只鸡的母子关系等。在这些比试中,噶尔·东赞最终战胜了其他参赛对手,获得“智慧使臣”的美称。可大唐皇帝最后又出了一个难题:要求在衣饰佩戴相貌年龄完全相似的300个美女中辨认公主。这的确难住了噶尔·东赞,后来他私下买通了公主身边的女佣,打探公主的相貌和气味特征。比试那天,噶尔·东赞准确无误地辨认出了公主,皇帝最终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国王。公主进藏时,随行带来了佛祖释迦牟尼塑像、天文历法五行经典、医方百种、酿造工艺、雕刻技术、能工巧匠等。文成公主为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现了唐蕃间的联姻关系,在藏汉两个民族长期友好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噶尔·东赞在长安参加智慧比赛的故事,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并编成了藏戏《文成公主》,成为“八大藏戏”
之一,在广大藏区家喻户晓。

三、民间故事题材

《四和谐图》:

《四和谐》取材于佛经。故事记述最早出现在第一世达赖喇嘛根顿珠巴(1391——1474) 撰写的《律论》书中。故事的主人公是讲述4只动物:大象、猴子、兔子、鸟。藏族唐卡画家为何把四只不同属性的动物绘画成杂技表演式的造型呢?背后显然有其精彩的典故。据《论律》记载:很久以前在一个叫嘎西的原始森林里,有大象、猴子、兔子、鸟四种动物被称为“四和谐”,它们在一起从不以大欺小,团结和睦,非常快乐和谐。有一天“四和谐”来到了鲜花盛开、小溪奔流的一棵大果树旁。猴子和鸟很自在地享受着果实,大象和兔子吃不到果实很生气。因此提议:团体中应该选一位长老说了算,大家正发愁如何是好。这时,鸟站出来说:这事好办,于是就飞到果树上,你们看:我脚底下的这棵果树,谁能说出第一次看见这棵果树的生长高度,我们就可以确认谁是长者。于是大象就抬头说:我和一群大象第一次看见这棵果树的时候长的就跟我们一样高。猴子说:我看见它的时候也是跟我一样高。兔子说,我看见的时候也是长的和我一样高,而且树叶上的滴水我还舔过呢。鸟最后说:看来你们3个中猴子自然比大象年长,兔子比猴子年长。我呢,从前吃饱了种子,经常飞到这里拉屎,后来长出了这棵果树。于是大家觉得小鸟说的有道理,没种子哪来的果树啊。最后大家把聪明智慧的鸟选为长者。从此大家相互尊重,互相帮助,过着更加快乐的生活,遇到河流大象背着大家过河,猴子摘果大家共享,表现出了团结和睦的动人景象。唐卡画的故事实际上表达了人类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美满的愿望。人们常常把《四和谐》唐卡画悬挂在家里或描绘在寺庙墙壁上,传达以和谐为贵的精神文化。

◎四和谐图。

四、人与自然和谐的题材

◎六长寿图。

《六长寿图》:

藏族文化里有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说法,即六长寿:人长寿、鸟长寿、兽长寿、山长寿、水长寿、树长寿。这六种长寿根据各自的特征被形象地描绘成唐卡画或壁画,即是《六长寿图》。画中一个长寿老人盘腿入定,背靠果树,一对梅花鹿和一对天鹅在鲜花盛开的草坪上自由自在地漫游,从岩石缝里流出来的水源源不断地浇灌着花果树木,整个一幅画的主题就是大自然与人,这不仅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表达祝寿用的方式,而且是一种表达人类和大自然共同生存长寿的美好愿望。可见,藏族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大自然,也很尊重各种动物的生存权利。在西藏佛教史上各个教派的师祖们,往往把寺庙建立在鸟兽聚集、花树繁茂的偏僻山沟里,一来图佛门清净,二来图佛门神圣之地鸟兽动物不易人为破坏。因此,很多西藏《寺庙志》一开头就用比较动听的语言来描绘自己寺庙周围的自然景光,对奇形怪态的山峰岩石和凶猛野兽及成林古树都有很神秘的解说诗语,很多雪山都是以仙女、护法神命名。比较偏僻的寺庙周围可以说是一个动物世界、山鸟、野兔、獐子和各种鸟类动物在寺庙附近山坡上随处可见,尤其是豹子和狼之类哺乳动物也似乎知道僧人们受戒不会杀生,于是经常敢到寺庙附近寻食。总之,《六长寿图》比较直观生动地表达了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共同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联系我们 | 电子刊

主办:中国西藏杂志社  编辑出版:中国西藏杂志社

地址:中国 北京 府右街135号   邮政编码:100031

中文部:010-58336050/58336082/58335511/58335518

藏文部:010-59512450/58335517/58336006

英文部:010-58336070/58335683

版权所有 中国西藏杂志社 京ICP备17049894号

E-mail:zgxizang@163.com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本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