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

汉藏画家绘西藏——魅力西藏·当代油画家作品展

文/囍歌 图/扎西

2011 年9 月17 日,由中国国家画院、西藏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西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北京品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魅力西藏——当代油画家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展。该画展汇聚了28 位全国油画界的实力画家,其中包括10 位藏族画家。展出的百余幅作品题材广泛,具有多种视角和艺术表现手法,呈现出一个多姿多彩的新西藏。今年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的众多艺术展中,本场展览是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具有学术意义的油画展。

“魅力西藏——当代油画家作品展”以写生作品为主。今年4月主办单位组织了数十名内地油画家赴西藏实地采风,足迹遍及拉萨、日喀则、林芝等地区,此次展览的大部分作品就从这些实地采风素材创作完成。

◎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詹建俊先生(左)与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策展人尚辉(右)参观展览。

“魅力西藏——当代油画家作品展”以写生作品为主。今年4月主办单位组织了数十名内地油画家赴西藏实地采风,足迹遍及拉萨、日喀则、林芝等地区,此次展览的大部分作品就从这些实地采风素材创作完成。本次展览策展人为江洛金·次旺云丹(藏族)、张祖英,学术主持为尚辉;参展画家共28位:张祖英、闫振铎、次仁多吉(藏)、阿布(藏)、赵开坤、罗朗、杨学光、毛岱宗、王辉、包泽伟、王琨、王治平、格桑次仁(藏)、西热坚参(藏)、计美赤列(藏)、白羽平、张立平、任传文、忻东旺、次旺扎西(藏)、马琳、才让当知(藏)、于晨(女)、次仁卓玛(藏,女)、李江峰(女)、卢宗德(藏)、索曼尼( 藏)、郑乐( 女); 参展作品共115 幅。

◎魅力西藏油画展开幕式剪彩仪式。

◎西藏画家索曼尼与热情的参观者合影。

雪域高原有着画不尽的雄伟与崇高,在王辉、王治平和张立平的作品里,我们一再感受到作者在面对巍峨壮丽的重峦叠嶂时的那种震撼与荡涤。那是面对自然时将自我完全交给这个世界的一种无我的感受,任何的世间忧怨都可以在那一刻消解散尽。画家的笔触或坚实而富有体量感,或凝重而显得浑厚苍茫,或洒脱而张扬出艺术主体的纵横宣泄。相对于表现冰川祥云的大风景,闫振铎、白羽平、任传文、赵开坤、王琨、毛岱宗、罗朗、马琳、于晨、李江峰和郑乐的作品,则显得温馨、平和与恬静。任传文用湛蓝的天空和雪白的院墙所形成的对比,似乎探寻着蕴藏其中的深沉而凝重的宗教归属感。王坤以大笔触的纵横挥写,寻求天堂圣境那种优雅的色调与温馨的氛围。赵开坤以更加厚重而果敢的笔触,试图塑造高原环境养育的粗砺而质朴、野性而纯真的民族个性。毛岱宗的作品具有印象派的某种华丽,在捕捉高原阳光的色谱中融入了意象性表现的情调。他们把雄伟壮丽的自然环境与藏传佛教朝拜的寺院、藏族日常生活的民居结合在一起,并着眼于寺院、民居与高原自然风物那种恬淡生活氛围的描绘,试图从中发掘高原民族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某种精神流变。

◎《种青稞》 赵开坤作品

◎《五色风马经幡》 索曼尼作品

◎《远行的喇嘛》 忻东旺作品

◎策展人江洛金· 次旺云丹正在接受采访。

如果说内地画家的赴藏写生创作是从平原文化的视角去探寻高原文化的神奇魅力,那么,展览所选择的10 位藏地画家则以内在精神的呈现作为其审美表达的出发点。他们的作品大多跳出了现实情境的再现性,而通过象征、表现、寓意来揭示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样是描绘寺院宫殿,次仁多吉、才让当知和计美赤列的作品,很少再现性地刻画真实视角下的建筑形态,往往运用象征性的构图或表现性的笔触来表达他们心目中的信仰圣地。而次旺扎西的全景式高山祥云,更凸显了一种静穆神圣感的表达。他的高原风景,与其说来自于自然的描绘,毋宁说是自我心灵的观照。显然,有没有这种宗教信仰的精神归宿感,在呈现方式与审美意趣的受力点上是有所区别的,这也显示出“外观”与“内省”的审美差异。格桑次仁、西热坚参笔下的村寨、寺院甚至于滤除了最为吸引我们的那种清纯色彩的表现,或迷离的点彩色调,或细微的色彩铺染,其作品始终弥散那种西藏特有的山野气息。索曼尼、阿布的作品都试图通过一些富有意味的主题性情节,展现当代藏民生活的巨大变化。道具的选择、情节的设置和形象的夸张,都似乎在不经意之间揭示出某种深刻的寓意。卢宗德和次仁卓玛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愫。卢宗德表现的“回家”和“爱情”,似童话般富有想象的诗意;而次仁卓玛以卡通式的人物造型与装饰性的审美趣味所表达的生命主题,则更具有某种哲理意味。显然,这些画面所渲染的浪漫情调也无不涂上了藏传佛教的神秘主义色彩。

◎《拉萨色拉寺》 赵开坤作品

◎《高原古寺》 阿布作品

本次展览还举办了学术研讨会,采取了评论家和艺术家共同对话的方式。对本次展览、对参展艺术家的创作水准进行了分析和评介;并将这些作品与西藏和平解放60 年来的美术发展历史进行了有机结合,试图从历史角度对当代作品进行阐释。

研讨会精彩语录:

王宏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西藏的传统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这么有魅力,这样能吸引内地的艺术家? 从40 年代到60 年代以来,内地的油画家表现西藏的风情、人物、风景是用内地的审美眼光来看待的,我想了解一下,真正的藏族群众,他们怎么看待内地油画家笔下的藏民?他的审美眼光,他特殊的角度,怎么看?

计美赤列

西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西藏的油画是不是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这个我是肯定的。因为在拉萨的优秀画家、西藏艺术家的代表、还有五六十位画家在那里默默地画着,还有年轻人,也在继续搞油画创作,所以西藏油画也是我们本民族新的特色。

丁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他们虽然不了解那个地域,但是他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觉优势,那就是第一印象。有时候第一印象带着很多期待,第一印象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效果。这类画家可能不了解西藏的很多东西,但是他有视觉上的特征,在视觉表现上会体现跟西藏画家不一样的东西。

西藏这个地方会有很多人不断地去画,会有不同手法,不同题材,有一部分人是外国人,第二部分是内地人,第三部分就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当地人,这三部分人都有不同价值观,这三部分放到一起,就会给我们一个完整的、生动的、鲜明的西藏题材的绘画整体面貌。

徐虹女士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面对自然的、具体形象的时候,内地艺术家看到物就是物,也看到了感情和色彩的关系,但是我看到藏族艺术家更多是通过物表达非物,或者说物在他所看到的视觉里面表达的像一种精神,更多的是他和土地的关系。藏区人的生活和土地、天空之间的关系和我们看到的非常不一样,所以要继续加强汉地艺术家和藏区艺术家的交流。

余丁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改革开放以后,仍然有大量艺术家奔赴西藏,它的魅力在哪里?在当今时代,它有人类、中国人的根,与自然接触、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精神家园的存在,西藏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我们今天处在城市化进程中,处在繁杂、喧闹的都市中,每天充满焦虑的状态中,我们走进西藏,包括这次去西藏写生的艺术家们,就感觉到了灵魂的洁净,感觉到一身轻松,这是今天西藏赋予我们这个时代的不同意义。

西藏的艺术家应该更多地体现藏族的文化生活,西藏的艺术应该弘扬西藏的文化特质。西藏的本地文化、或者本民族意识在艺术中的张扬,已经给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滋养,我想在未来仍要持续地给予中国当代艺术力量。所以,这就要求西藏本民族艺术家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身份的觉醒,来弘扬自己,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眼光来弘扬自己的文化,只有这样,它才能够在当代文化的背景下给中国的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持续的滋养。

忻东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我们的绘画过程中,像宗教信仰的无私感,体现到绘画上的就是形式感,像他们对待信仰那么直接、深切的形式感,这种形式不是表面的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仪式。

次仁多吉

西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藏族确实是很虔诚的民族。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民族中,自己的灵魂也经常得到洗炼。比较苦恼的时候,有时候跟老百姓一起转一圈经,确实感觉到很幸福。你想想身边的老百姓生活得很单纯,很朴实,你比较复杂的时候,跟他们接触以后,一下子就得到了洗炼。我们作为西藏的代言人,一方面觉得这是包袱,一方面觉得这是一种责任。

王端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西藏地区写实主义不是最好的语言,因为西藏人、西藏民族是注重内心体验,注重灵魂探究,或者说注重蓝色的民族,因而仅仅表现眼睛所见,可能还不是西藏绘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西藏的画家,包括内地画西藏题材的画家,还有很多可以发展的空间,在艺术语言探索上,在艺术风格探索上,还有很大余地。

于洋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从40 年代到建国以后,这个阶段的西藏绘画更多体现为对于边疆概念的梳理。70、80 年代对于西藏是从寻根的角度进行探索。西藏已经成为了内地画家的情结,或者说近一百年以来,在中国绘画史上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系统。

当我们把藏地画家和内地画家作品放到一起的时候,会有这样一种体会,作为对象的西藏或者作为主体的西藏。当放到一起的时候,已经超越了我们以往习惯对西藏对象化的想象,从而也摆脱了一种模式,逐渐地去掉了一些误读,西藏油画也使西藏的人文概念更为丰富、更为真切和鲜活。

任传文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参展艺术家

画油画跟作佛法是一样的,佛告诉我们学习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其实只要我们修身养性,肯定会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办法去画西藏。画自己的画,更多的意义在于自身的修炼,而不在于外在上去找。

尚辉

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策展人

这个展览将平原文化视角中观看的雪域高原和高原文化自视的生命崇拜,富有意味地组合在一起,并以此揭示天堂西藏在“外观”与“内省”中显现出的不同“魅力”。而这种区别,不仅表明那方圣地“魅惑”的多侧面性、不同角度对于“魅惑”解读的文化差异性,而且展示了60 年的时光飞驰给予那方净土带来的深刻的历史变迁。但“魅力西藏”不论对于谁、对于何种文化、对于哪个时代,都永远是一种神圣而崇高的向往。

联系我们 | 电子刊

主办:中国西藏杂志社  编辑出版:中国西藏杂志社

地址:中国 北京 府右街135号   邮政编码:100031

中文部:010-58336050/58336082/58335511/58335518

藏文部:010-59512450/58335517/58336006

英文部:010-58336070/58335683

版权所有 中国西藏杂志社 京ICP备17049894号

E-mail:zgxizang@163.com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本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