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

西藏自治区十八大代表风采

文 / 洛桑丹增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胜利闭幕了。来自西藏自治区的28名代表,满载着全区23万多名党员和300多万各族群众的期盼与嘱托,怀着激动与兴奋的心情参加了十八大。其中,基层代表10人,藏族17人,门巴族、珞巴族各1人,女性7人。他们来自各个行业、各条战线,把藏族儿女的风采和面貌真切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 2012年11月8日,出席十八大开幕会的西藏代表抵达天安门广场。 张铎 摄 新华社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错那县勒乡勒村村委会委员、妇代会主任旺姆

旺姆,女,门巴族,1959年4月出生,1991年7月入党,山南地区错那县勒乡勒村村委会委员、妇代会主任。2011年当选西藏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代表,2012年被评为区、地、县三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勒布沟地处中印边境线上,这里生长着一种常绿灌木━━映山红,从初春一直开到盛夏,用它热烈的红色点缀着勒布绿野。门巴族妇女旺姆就像映山红一样,用自己的辛勤装扮着勒布的亮色。

服务妇女群众

自1989年担任勒布区妇联主席到2008年入选村委会委员,二十多年来,旺姆一直从事勒村妇女工作,她把勒村妇女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解决,在妇女教育、管理、维权等方面大胆探索,从最初的举步维艰到今天的得心应手,已经带领勒村妇女撑起了属于她们的半边天。

“2009年11月,我的妻子突发重病,需要去拉萨医治,可是没有路费,‘旺姆啦’就把她全部的400元钱塞给了我,没有这400块钱,我的妻子……”藏族村民次仁旺杰每次提到这件事,心里都会充满着感激。400元对当时的旺姆来说,那可是2 个月的生活开销。“400 元对我来说只是吃好和吃不好的区别,对次仁旺杰来说,那可是救命钱呀”旺姆坚定的说。

2012年6月8日的凌晨,村民曲吉家意外发生大火,半生的积蓄在大火中变成灰烬,直接经济损失6万余元。俗话说:火烧当日穷。一家人望着倒塌下来的横梁,烧毁的门窗,悲痛欲绝。旺姆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组织妇女们一道帮曲吉家搭起了帐篷,并号召全村为曲吉家捐款。曲吉拉着旺姆的手说,“大火无情人有情,我的家没了,但有村委会,家还能重建。”

担任村妇代会主任以来,在每年的虫草采挖季节,她都亲自带妇女到山地草场,化解虫草采挖期间的矛盾纠纷,维持正常的采挖秩序,并积极组织妇女们参与边境巡逻,防止外来人员偷渡、越境,维护边境局势稳定。

致力军民共建

七八十年代,勒布沟的交通十分不便,通往边防连队的路都是羊肠小道,所有的物资都是靠人背畜驮。为及时给边防连队补给食物,旺姆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往返十几里地给部队运送大米、清油、罐头、糌粑等,和驻军官兵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勒布边防营修电站的日子里,她每天都起个大早,义务帮部队背沙子、背水泥、背设备零件,为电站修建尽自己一份力量,帮助部队官兵尽早告别了没电的日子。

村民们都说旺姆是一个和部队有缘的人,这话一点不假。89年的一天清早,她到河边去打水,隐约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喊救命,她沿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一位士兵正艰难地抓着岸边的一根树枝悬在激流上方,摇摇欲坠。旺姆连忙扔下水桶,一路呼喊着找来村里几个群众才将命悬一线的士兵解救下来。

部队每逢节日都要请旺姆过去参加联谊活动,她便组织门巴姐妹们将最美的萨玛酒歌献给戍边的官兵们,让远离亲人的官兵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部队管兵经常将一时吃不完的清油、大米送给群众,她也组织妇女们将自家菜地里新鲜的蔬菜不定期地送给边防战士,并将自家不多的耕地廉价租给驻地官兵,共同书写了军民鱼水血肉亲情。

带头增收致富

勒布沟地理位置特殊,耕地资源稀缺,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耕地的效益,旺姆组织妇女修围墙、拉网围栏,降低牲畜对农田的破坏,提高粮食产量。并积极组织群众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学习茶叶深加工技艺,不断壮大勒村茶叶集体经济。如今,勒布高峰茶场生产的茶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已成为错那县品牌产品。旺姆通过组织妇女采摘蕨菜、松茸、香菇,挖野生天麻、贝母,加工木碗、竹器、手工艺品等帮助群众提高收入。目前,勒村人均纯收入达5781 元,在错那县各村中名列前茅。她还组织妇女种植勒布特有的无公害小尖椒,带头承包温室大棚,带头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带头实践荞麦加工技艺,促进群众共同致富。

勒村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色木扎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瞻。为给游客们提供舒适的食宿条件,旺姆重拾门巴特色美食技艺,培训本村妇女积极投身门巴特色小吃的研制,打造勒村特色品牌。另外,协助村委会打理勒村农家乐,在发展勒村旅游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宣传了门巴独特文化,通过村委班子近两年的努力,勒村集体经济已超过40万元。

传承民族文化

萨玛酒歌是门巴族独有的民歌,酒歌曲调很长,由于门巴族没有文字,很多歌词并不容易记忆,传承的方式只能采用口口相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生活日渐丰富,萨玛酒歌的传承度不断降低,旺姆感到非常担忧,多次组织传承人抢救、挖掘门巴传统文化,学习、收集、整理萨玛酒歌。

◎ 2012年11月28日,党的十八大文件及辅导读物藏汉两种文版在拉萨首发。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首批印刷16 万册,发送到西藏各地,满足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需要。觉果 摄 新华社

在2012年5月1日, 错那县举办第一届“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旺姆积极参与,带头高唱萨玛酒歌,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旺姆说,我要让优秀的门巴文化走出家门,让更多的人了解门巴族。旺姆辛勤的工作、真情的付出、积极的参与得到群众的一致称赞,但她说,“这是我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县塔杰乡巴嘎雪村党支部书记拉巴

拉巴,男,藏族,1960年3月出生,2002年7月入党,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县塔杰乡巴嘎雪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7月,作为全区农牧民代表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会上发言。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七年多来,拉巴书记积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赢得了全村党员和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

2005年6月,拉巴以高票当选塔杰乡巴嘎雪村支部书记。他大刀阔斧地改革,以创新的设想思路,跨越式发展的精神魄力为巴嘎雪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 西藏日喀则地区举行文艺下乡活动,喜迎十八大。 新华社

2005年,巴嘎雪村级经济基础极为薄弱,全村农牧民人均收入只有2800多元,村民几乎没有任何增收致富的途径。在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下,拉巴因地制宜,深谋远虑,带领全村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大力发展村级实体经济。村里先后建成了砖瓦厂、磨面坊、榨油坊,创办了生猪养殖地、藏鸡分户养殖、蔬菜温室大棚等特色产业及项目。2011年巴嘎雪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037元,比2005年翻了一倍多。他依靠该村交通便利的优势,兴产业、跟市场、办协会,促成了巴嘎雪村“两养一气”基地(养猪基地、养鱼基地、沼气示范村)以及金色池塘旅游开发等一批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项目产业开发。

关怀群众生产生活的“老兄长”

在推广使用新能源沼气时,拉巴书记在自家带头建起沼气池,并带领党支部成员挨家挨户做宣讲,传授使用技术,组织群众参观试点户,体会使用沼气带来的便捷。在“老兄长”的带动下,巴嘎雪村很快发展成为“西藏第一个沼气示范村”。如今,全村有156 户农牧民使用上了干净、清洁、便捷的沼气,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形成了良好的村容村貌。目前,这片600 多亩的“达孜之肺”正在申报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在2009年发展养猪基地时,拉巴书记天天走家串户,手把手指导群众生猪养殖技术。在拉巴书记的帮助下,巴嘎雪村形成了8户养猪大户的养殖规模,并通过牦牛养殖、蔬菜种植和藏鸡养殖等项目的开展,全村的各类养殖种植户(不含生猪养殖)增加至52户,有效地带动了全村农牧民群众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生产创收的效率。

为解决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而造成严重损失的问题,拉巴书记组织成立了由村党支部牵头的便民综合服务站,负责为养殖户“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服务、统一销售”,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使群众能够一门心思抓生产。巴嘎雪村很快成为全县规模最大、带动能力最强的种养殖基地之一。除此之外,拉巴书记还不断拓展综合服务站的功能,进行免费的磨面、榨油等生活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带头人

拉巴书记积极寻求上级党委的支持,维修扩建党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建立健全了村级各项制度,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同时,每季度村务公开一次,每年召开2次村民大会,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巴嘎雪村开通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后,拉巴书记意识到这种新兴的教育方式的巨大作用,于是针对村民实际,制定了教学计划,目前巴嘎雪村已成为全县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经常性学习的先进典型,全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② 2012年12月7日中共拉萨市委组织部驻堆龙德庆县马乡马村第二批工作队队员来到村民家中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 刘坤摄 新华社

在发展农牧民党员方面,拉巴书记坚持走年轻化、知识化的党建之路,有目的地把年纪轻、有文化、懂经济、善经营和有较强经济发展能力的优秀青年农牧民发展到组织中来,引导他们从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近年来,巴嘎雪村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了极大优化。

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践行者

站在基层维稳和反分裂斗争的最前线,面对对敌斗争的尖锐矛盾,拉巴书记始终“坚持发展是政绩,稳定更是政绩”的理念,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汲取拉萨“3·14”、达孜“3·15”事件的沉痛教训,主动承担起现身说法、上门谈心等政治任务,担当起群众的“老教师”。他经常去到农牧民群众家中走访、串门,与他们敞开心扉地交谈,耐心地教育和引导群众,进一步让群众认清了达赖集团的分裂图谋,增强了保护发展成果、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及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自觉性,打牢了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和群众基础。

拉巴书记把综治维稳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守岗位,带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同志们坚持值班制度,在村子里组织民兵班坚持巡逻。为了维护村民邻里之间的和睦,拉巴书记积极调处各类纠纷矛盾,把村民邻里纠纷、矛盾都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他还十分注重宣传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带领群众参加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促进了邻里关系和谐。

如今的巴嘎雪村,提起拉巴书记,人人亲切地称他为“带头人”、“老兄长”,群众对他的深厚感情表现在老百姓敬出的杯杯满溢的青稞酒里,表现在老百姓用真情捧出的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上,表现在老百姓用温情、信任、崇敬和依赖交织成的赞美的口碑声中。

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直孔发电公司平措站站长兼党支部书记措吉

措吉,女,藏族,1966年12月出生,199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直孔发电公司平措站站长兼平措站党支部书记。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60多年前,西藏发电能力为零,人们用酥油灯、松明子的微弱灯光驱赶无边黑夜。6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电网公司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电力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位于拉萨市林周县的平措电站也随之不断发展。措吉,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直孔发电公司平措站站长兼党支部书记,一个普通藏族女性,用她所有的青春和智慧,让家乡人民告别了酥油灯时代,也迎接着更加光明的未来。

① 党的十八大代表、西藏电力直孔发电分公司平措电站站长、党支部书记措吉(中)结合电站工作实际情况向职工宣讲十八大精神。 刘坤 摄 新华社

“能为国家为家乡作点贡献,心里充实!”

2008年,平措电厂刚刚完成设备综合自动化改造任务,从湖北电力企业挂职锻炼回来的措吉临危受命,担任试运行启动小组组长。此时,距设备试运行只有20余天!

为尽快掌握新设备构造和操作程序,白天,措吉到现场接触设备,对照图纸和说明书,了解设备结构,请教厂家技术人员;夜晚,她又将所有资料带回家中挑灯夜战,有时躺在床上突然想到一个不解的问题,又会一骨碌爬起来继续“鏖战”。有员工问她:“这么努力干什么?”面对疑惑,措吉总是寥寥片语道出心声:“平措电厂是我家,技改的时候我没能出力,现在我得补回来,能为国家为家乡作点贡献,心里充实!”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电厂技改设备如期启动,试运行获得了圆满成功。员工们直夸她:“这个党员亚咕嘟,能啃硬骨头!”

2011年年底,西藏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16万千瓦。平措电站5000千瓦的装机容量,在这庞大的数据面前,可谓九牛之一毛。对此,措吉激励自己:“‘十二五’时期,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将加快建设高原坚强智能电网,电网覆盖面将扩大到西藏58个县。这是全局性的发展思路,我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因用电问题而拖住西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后腿,就心满意足了。”

“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2009年,因西藏电力发展的需要,平措电厂通过与其他三个电厂合并,变为平措电站。深受电厂干部职工拥护爱戴的措吉被聘任为电站站长。自措吉担任站长以来,她每天坚持着三“勤”:勤下生产现场、勤巡视检查、勤隐患排除。

2012年5月20日, 平措电站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骄傲——电厂安全运行突破4000天记录。“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成就这光鲜数字的背后,正是一名老党员所拥有的如此坚定的信念。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投运前,藏中电网冬季缺电严重,全力保障电厂机组正常发电的任务十分繁重。谁知,2011年1月18日凌晨6点左右,平措电站引水渠道的上游漂来大量浮冰,3#、4# 水轮发电机组导叶出现严重故障,机组无法正常运行。措吉见状,当机立断,下令无论如何都得将冰块清理干净,保证机组和渠道正常运行。当时,室外温度近零下二十度,有的冰块厚达30 多厘米,算她在内一共只有十来名职工,而且她刚刚重感冒初愈,了解她身体状况的职工见措吉撸胳膊挽袖子,就一把抱住她说:“措吉,你感冒刚好,不用你,我们照样能把这些冰清理干净,你就在一旁指挥吧!”可是措吉却说:“人手本来就少,我是领导,听我的,大家一起上!”砸冰、拖冰……就这样她和工友们一口气干了13个小时,硬是将前池里的浮冰清理得一干二净,3#、4# 机组也得以顺利开启。

“我们是一家人!”

平措电站是措吉与拉萨亲人们几十年来默认的另一个“家”。由于工作任务重,尽管只有短短一个小时车程,措吉也经常只能两三个月才回一趟“拉萨的家”,而往往只隔一天,她又匆匆离去。

“就拿她女儿来说,她从来都没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从来没在女儿家庭作业本上签过字,她对平措这个‘大家’付出得更多!”与措吉共事差不多20年之久的冯运梅感慨道。

长年在电站工作的措吉把同事当作亲人。同事生病了,悉心照顾;同事有困难了,不遗余力地帮助解决;同事闹小情绪了,马上进行疏导。几十年如一日,措吉也成了同事们的知心人,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上,谁有了点事情,总会在第一时间找她说说。

不只是亲人、同事,在措吉心里,作为一名老党员,更应该时时刻刻想着身边群众,促进企业地方共同发展、和谐稳定。

在76岁孤寡老人索朗曲珍眼里,措吉和她的同事就是她的亲子女。每次节假日,当老人看到措吉带着一大群人过来时,内心总会泛起一阵暖流:“这些孩子每次到我家,总带来好多东西,帮我打扫卫生,检查电源线,还给我讲社会上的新鲜事。有什么困难,给他们说一声,马上就来。这种好事在旧西藏绝对不会有的啊!”

② 中央宣讲团党的十八大精神报告会在拉萨西藏自治区人民会堂举行。 刘坤 摄新华

为家庭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为孤寡老人送去爱心,谈到这些助人为乐的好事时,措吉总是很健忘:“我也记不得了,这些又不是大事情!”但,坚守中的平凡即是不平凡,心底有爱,就会育出硕果,就会被群众记在心头。

联系我们 | 电子刊

主办:中国西藏杂志社  编辑出版:中国西藏杂志社

地址:中国 北京 府右街135号   邮政编码:100031

中文部:010-58336050/58336082/58335511/58335518

藏文部:010-59512450/58335517/58336006

英文部:010-58336070/58335683

版权所有 中国西藏杂志社 京ICP备17049894号

E-mail:zgxizang@163.com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本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