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

在路上--藏援日记

文·图/姜万川

这所重庆援建的希望小学将在雪域高原树立起民族团结的丰碑,在藏族孩子们心灵中播撒下爱的种子

 

◎卡均小学的孩子在认真学习。

2011年9月8日,凌晨时分,4名重庆援藏干部挤在一辆汽车上,在茫茫的山谷中摸索前进。上弦月高挂,清冷的月光依稀照亮着前路。

几天前,重庆援藏领队杨树海回渝联系工作,其间邀请几位朋友一起接待了一位来到重庆办事的西藏干部。在听到杨树海介绍西藏农牧区的情况后,一位重庆民营企业家当场表示:愿意捐资一百万元,为藏区教育做点事情!援藏领队杨树海立即决定返回西藏选址,赶紧找个合适的地方落实善举。得知消息,刚刚回渝才几天,联系援藏项目建设等相关工作的另外3名援藏干部也纷纷打来电话请求一同返回西藏昌都协助工作。

◎援藏领队杨树海爱心资助卡均村的孤儿。

滇藏线、川藏线交汇的西藏昌都芒康县是重庆市对口援助县。9月7日下午,杨树海带领3名援藏干部从重庆飞抵云南香格里拉机场,随后立即踏上进藏之路。还未赶到德钦县城天已全黑。在黑暗中颠来倒去,一个个的急转弯迎面而来,车上的人渐渐感觉肠胃开始难受起来。传说中美丽神奇的滇藏路,没想到一直是那么七弯八拐悬崖万丈,是那么的让人心生畏惧。

9 月8 日凌晨1 点,“到了,到了,前面就是芒康县曲孜卡了!”藏族司机向秋兴奋地说,车里的人也跟着高兴起来。从滇藏主公路急转而下,接连是几个急转弯,一位援藏干部使劲摇下车窗,探出头去,哇的一声呕吐起来。

9 月8 日上午,顶着纷纷扬扬的雨点,杨树海带领援藏干部实地察看了芒康县曲孜卡小学、盐井小学、盐井中学。在这些学校的图书室,援藏干部仔细了解图书数量,借阅情况。“先摸个底,接下来我们要想方设法为昌都地区所有的中小学校配上图书室!”杨树海满怀信心地对在场的重庆援藏干部讲。这些天,芒康县正在举办物资交易会。在芒康的几位重庆援藏干部一边忙碌办节,一边准备材料推荐项目。他们建议能否在农牧区建一个幼儿园,或者在江边修所学校。

边走边看,一路讨论不停。9 月8 日中午,杨树海带领援藏干部赶到了芒康县如美镇卡均村。这是紧邻318 国道的一个村落。卡均村小学的厕所,是用几块木板搭建起来的,四面通光透风,村里170 多名孩子每天就在这里进进出出。卡均村一带人口相对比较密集,未来的生源有保证,修学校能够长久发挥效益,重庆援藏干部初步相中了这个地方。

◎卡均小学食堂门口简陋的钟。

◎援藏领队杨树海爱心资助卡均村的孤儿。

 

初定地址后,杨树海带领三名援藏干部沿318 国道往昌都地区赶。穿过澜沧江,就是险峻的觉巴山了。过了觉巴山,又是东达山,在海拔近5000 米的路面上,武警交通部队正在修路,道路中断两个小时后才开通。

9 月9 日凌晨1 点左右,4 位援藏干部赶到工作所在地昌都。9 月9 日下午,昌都地区召开援藏干部中秋慰问座谈会。杨树海代表重庆援藏干部发言,洪亮的声音响彻全场:“重庆援藏干部一定会多作贡献,只做事不争权,只惠民不争利,只奉献不索取!”

9 月10 日,中秋节三天假日的第一天。下午4点,在昌都地区的全体重庆援藏干部组织集中学习,然后就重庆援藏公寓改造中的各项问题逐一分析解决当天夜晚,援藏领队杨树海请各位援藏干部集体聚餐共庆教师节、中秋节。进藏一年多来,援藏领队自己掏腰包每个月都请大家一起聚餐打牙祭谈天说地,已经成为惯例。

9 月11 日,中秋节三天假日的第二天。凌晨5 点多钟,杨树海与另外两名重庆援藏干部一起急匆匆的起床了,大家乘车直奔机场而去。海拔3300 多米的西藏昌都邦达机场距离城区126 公里,也是世界上距离城市最远的机场。一路飞奔,天色渐明。海拔逐渐爬升,快到4500 米的浪拉山口时,车内的一位援藏干部面色苍白,虚汗直流。司机向秋赶紧停车,这位三十多岁的援藏干部踉踉跄跄地跑到公路边,哇哇呕吐起来。在三个多月前,同样是他去邦达机场接客人,一路高原反应严重,往返路途一直呕吐不停,最后吐的就是黄水了。

9 月11 日上午9 点左右,来宾接到,他们就是热心的民营企业家重庆秋实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秋一行。随后援藏领队杨树海与他们一起赶往芒康县的卡均村实地查看。高原一路颠簸,到达卡均村已经是下午两点左右。村里的藏族孩子跳起欢快的弦子舞,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查看现场后,李光秋当即决定捐资在这里修建一所希望小学。当天下午,杨树海与李光秋同车返回,直到夜间11点半才到达昌都。整整一天在崎岖不平的高原上颠簸800 多公里。

9 月12 日,中秋佳节,援藏领队杨树海陪同李光秋一行到重庆援建的类乌齐县考察。高高的朱觉拉山横亘在昌都和类乌齐县之间,山顶的积雪闪耀着银光,汽车在高山上颠来倒去,几位来自重庆的爱心人士都头晕眼花。进入高原后的第一夜,他们都没睡着觉,头晕头痛。在类乌齐,几位重庆援藏干部都穿着厚厚的衣服,一位小伙子居然穿羽绒服了,真正到了冬天不知他们该怎么穿了。

9 月12 日,中秋佳节,下午五点,在昌都地区行署会议室,重庆秋实实业集团援建昌都地区芒康县卡均希望小学捐赠仪式隆重举行。李光秋董事长爽快地将原计划的100 万元捐款,提高到了130万元。在重庆援藏干部的积极推动下,青藏高原上第一所由重庆社会力量援建的希望小学即将诞生。“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爱心,离开爱心的教育都是失败的,西藏教育的关键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所重庆援建的希望小学将在雪域高原树立起民族团结的丰碑,在藏族孩子们心灵中播撒下爱的种子!”会场上一位藏族干部的发言振聋发聩。

◎卡均希望小学成立现场签约仪式。

◎援藏干部推动昌都地区芒康县首所希望小学建设。重庆秋实实业集团援建昌都地区芒康县卡均希望小学捐赠仪式正在举行。

 

9 月13 日,凌晨5 点多钟,援藏领队杨树海又匆匆出发了。将一部分重庆爱心人士送到机场后,他又陪同护送另外一部分爱心人士前往林芝。昌都险,阿里远,那曲高。他实在不放心,这段路上有最险的怒江108 拐,然乌沟的塌方,通麦的危岩......

◎滇藏线蜿蜒在昌都地区的深山峡谷中。

◎卡均小学的员工正在为师生员工点火做饭。

9 月14 日夜间10 点,援藏领队杨树海满面疲倦地出现在昌都行署办公楼前,他感觉全身的骨头都快散架了。杨树海拨通电话,仔细询问援藏干部的身体状况。在地区工作的两位重庆援藏干部生病了,一位突然拉肚子,一位感冒咳嗽天天在输液。高原上的一个伤风感冒就可能夺人命,作为援藏领队的杨树海把弦绷得紧紧的。明天,重庆市大渡口区党政代表团将进藏,要立即准备发言材料,更多的援藏经济项目需要衔接落实,大批的援藏笔记本电脑正待科学合理分配......

掐指一算,从9 月8 日到14 日,整整7 天就这么飞快地过去了。在灯光中,这些天一直为重庆援藏干部驾车的藏族小伙子向秋一边揉着酸痛的腰,一边看了看里程表,惊讶地张大了嘴:我的天,7 天来整整跑了4640 公里啊!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电子刊

主办:中国西藏杂志社  编辑出版:中国西藏杂志社

地址:中国 北京 府右街135号   邮政编码:100031

中文部:010-58336050/58336082/58335511/58335518

藏文部:010-59512450/58335517/58336006

英文部:010-58336070/58335683

版权所有 中国西藏杂志社 京ICP备17049894号

E-mail:zgxizang@163.com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本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