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绘制好的坛城。
金秋十月,秋意正浓,北京街头出现了几个身着红衣袈裟的喇嘛,他们是来自西藏扎什伦布寺的时轮金刚堪布—丹增赤列扎巴和他的同伴们。由于是从西藏来京城的,我这个“西藏人”见到老乡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便成了他们的向导。
丹增赤列是扎什伦布寺时轮金刚扎仓堪布。时轮金刚扎仓是学修无上瑜伽部时轮金刚密法的扎仓,最高学位是孜仁巴。这个扎仓是扎寺中最小的一个部门,仅有的25人都是从寺内兼通显密二宗的大法师中挑选出来的,一般都是活佛和堪布,丹増赤列就是其中的一员。
与丹增赤列同行的丹增西热喇嘛宽脸大眼,身体健壮,体格魁梧,性格开朗,喜爱拍照。他是第一次来北京,对于雍和宫、佛学院、八大处都十分想往。他说这些都与藏传佛教徒必去之处,次此来京一定前往拜访,有时间的话还要去河北承德和山西五台山。另一位多布杰,是三位中年龄最小的喇嘛,瘦长的小脸上有一双机灵好奇的眼晴,他喜爱讲话,喜爱交流,更喜爱新鲜。十几岁时便来扎寺当扎巴。对这位从大山深处来到北京的僧人来说,此次抵北京是他人生第一次远行。对于北京的楼群、街道兴趣十足,他说,北京的楼高人多城市宽阔,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上商店林立,东西便宜,大街上有那么多永远也看不够的新鲜事情。
在北京,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一切事情对他们来讲都格外清新。
用砂子筑成的艺术宫殿
在西藏文化展上,僧人们绘制坛城。
这3位扎什伦布寺的僧人此次来北京的主要目的是在《中华瑰宝·西藏文化展》上“亮相”。到达北京的第二天,他们就投入了紧张的之中─在《中华瑰宝·西藏文化展》中现场制作“坛城”。
所谓坛城,即“完整的本尊世界”。在梵文中称其为“曼扎拉”,直译是“圆形围绕”。其意义就世俗象征性坛城而言,即对于所依本尊无量宫殿中心做周围围绕,或者对于主尊和众多圣尊围绕。为便于观修,就人工制作了影像坛城——立体坛城、彩粉坛城、绘画坛城,线条坛城和罗列坛城等,以象征性方式表示。这类坛城用于自受灌顶、予他灌顶、修行供养、接受悉地和成办事业等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立体坛城,完全是无量宫殿模型,为进行多种密法仪轨起到便利的作用。
坛城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首先,喇嘛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彩色砂子存放在布袋里,一一排放在一块方形的木制板上,然后,根据需要把所需要的彩色砂子灌装在铜制的长锥笔形状的容器里,通过或轻或重,快慢均衡地敲打抨击,来控制砂子的流量,将少许的砂子沿着已经画好的线堆漏在模板上,形成细细的图案,由少集多。最后,赤橙红黄绿青蓝紫各色不一的砂子就慢慢形成一个色彩艳丽的坛城。
扎什伦布寺时轮金刚扎仓丹增赤列喇嘛解释砂子的制作过程时对记者说,我们是用石英石块来磨制成这些砂子,里边再加放一些牛奶和糖(主要是加强砂子黏度性能)。根据《中华瑰宝·西藏文化展览》的需要,我们奉献的这个坛城大概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为了让观众能有更直观的印象,我们特别简化了多道工序。总之在展览期间,3位喇嘛每天工作5-6个小时,他们神情专一,一丝不荀的工作作风,给首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极具特色藏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和西藏的历史文物、藏医藏药、建筑雕刻、宗教造像和法器,以及各类精美的生活生产用品和民俗用品一样,使首都观众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在长城上留影
多布杰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王府井大街
在一个休息日的中午,我们一行来到王府井大街,忽然不见多布杰了,大伙儿马上返回原路去寻找,不远处有一群人正围成一圈,待我们走近一瞧,只见几个身穿牛仔T恤的大男孩们在一排漂亮透明的塑料障碍物前,自如地玩着速转、速倒、速停等高难度的旱冰技巧,身穿袈裟的多布杰也在一边围观。他神情专注,眼睛睁得很圆、很大、很好奇,脑袋随着男孩们的脚步,一远一近,一上一下,此起彼伏。我们喊他的名字,他也没有听见。我顺手捅了一下他的肩膀,他才反应过来,依依不舍得跟在我的身后,还时不时地回头观望。没走几步,又见旁边商店里出来一位老者,手拿一个身穿迷彩服、能发出声音的大兵机器人,多布杰连忙凑上前去,两眼直瞪瞪地望着机器人。只见机器人飞上爬下,穿行于过往的人流中,大都市的人们对这种东西已经司空见惯了,可对于从大山深处来的喇嘛多布杰来讲,这可真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他极尽全力用目光搜寻着机器人的去向,眼神里充满了迷惑:他怎么能飞上爬下呢·他怎么会说话呢……
出租车里经声朗朗
3位喇嘛一到北京,就想去海底世界去游玩,来到了北京动物园的海洋馆时,方才知道走错了方向,海洋馆和海底世界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就在这时,一位出租司机迎面走来,询问我们要去哪里?得知我们要去海底世界,司机说,上车吧,我送你们去,不要钱。当我们问为什么不要钱时,司机师傅说,我信仰佛教,也相信西藏来的活佛,所以我心甘情愿送你们到海底世界。一席话说得僧人们心里热呼呼的,丹增赤烈双手合十,闭目轻声说,谢谢!谢谢!我们一定为你念经,其他两位也积极响应说,我们念“六字真言”、“吉祥颂”,祝师傅一生平安,吉祥如意!司机师傅兴高采烈地打开车门迎请僧人。一路上僧人们一脸严肃,经声朗朗,出租司机也热泪盈眶地把我们送往海底世界!
丹增西热喇嘛充满好奇地参观卧佛寺建筑。 扎西/摄
环型隧道带着僧人走进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是北京唯一一家拥有南极“绅士”帝企鹅和秘鲁企鹅的现代化海洋馆。特殊的环型隧道带着3位喇嘛走进大海的深处,凶猛的鲨鱼从他们身边悄悄经过,华丽的珊瑚鱼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馆内放养数百种海洋生物,大到凶猛的鲨鱼,小到绚丽多彩的珊瑚鱼以及多种珍稀的淡水鱼类。海底世界的小池区、触摸池、企鹅馆、海底隧道、海豹表演区、海底沉船、动感影院、礼品店、快餐店、电脑科普教室等让3位僧人目不暇接。喇嘛们来到了淡水生物展区,看到生长在亚马逊河流域的龙鱼,只听多布杰大喊一声,快看!它向我们游过来了!龙鱼在游动的时候泳姿虎虎生风、霸气十足,给人一种非常大气的感觉。丹增赤列目不转睛地看着龙鱼,嘴上一个劲地说:西藏没有!这时有一群叫不出名的漂亮热带鱼群从远处游来,他便顺手举起在北京新买的数码照相机拍了起来。
接下来,就是海洋海豚精彩滑稽的表演,令喇嘛们忍俊不禁,当海豚向观众游过来时的样子实在是太滑稽了,体形成圆筒形、头大、嘴大眼睛位于头顶上方。丹增赤列说,从小到大,第一次接触海洋动物,所以感觉鱼类真奇妙。
僧人们来到“玛吉阿米餐吧”
3位喇嘛在北京“玛吉阿米餐吧”用餐。
邀请3位喇嘛去北京“玛吉阿米餐吧”的是一位来自西藏拉萨的德白姑娘,20多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部当播音员。每当看到从拉萨来的老乡,她都十分高兴。这天是她请客,当夜幕降临时,我陪3位喇嘛来到玛吉阿米餐吧,德白姑娘早已在此等候了。
“玛吉阿米餐吧”是京城一家有名的藏族风味餐馆,总店在拉萨,据说最早是3个美国姑娘开的,后来转给了现在的老板。这个坐落在北京中心闹市区的藏餐馆,每天晚上人都是满满当当,热闹至极。玛吉阿米藏餐馆自然是藏族风味,有特色正浓的酥油茶、咖喱土豆、牛肉包子、烤羊排、酸萝卜丝、煎饼、发面薄饼和“拉萨啤酒”等。“玛吉阿米藏餐吧”,自然不同于一般“餐厅”。3位僧人围坐在一个方形藏式桌子两边的卡垫上,不一会儿香甜的酥油茶就端上来了,接着冷菜热饭上来了。漂亮的德白姑娘热情地劝茶、劝餐、劝饮料,喇嘛们乐游滋滋地张着大口回应。
晚上8点,开始表演节目,有歌有舞。演员也是五湖四海,来自卫藏、康藏、安多等藏区。大家被风格独特的藏族歌声所陶醉,演出的最后是锅庄舞,所有的演员都下场,与顾客一起绕着房间边走边舞。德白姑娘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走进人群一展舞姿。
在玛吉阿米藏餐馆里,扎什伦布寺的喇嘛就像回到了家中,看着眼前的藏式桌椅,听着熟悉的西藏音乐,喝着酥油茶,吃着碗中的手抓羊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脸上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本文作者与3位喇嘛在首都机场。
餐后,大家在夜色中走进北京饭店,从饭店的最高处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夜景。喇嘛们说:长安街的灯火,天安门的国旗,老街里的高楼,紫禁城的红墙, 漂亮!漂亮!北京真是太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