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

西藏城市建设特色之我见


从德阳厦仰视布达拉宫。索穷摄

 


拉萨老城区新建的民宅。索穷摄


八廓街一角。  张鹰摄

 


拉萨的建筑与街景。张鹰摄

 

  西藏城市特色问题,其本质是政治问题、文化问题、也是经济发展的命脉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富有特色的传统建筑文化,是一个民族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结晶,自觉地营造和保护西藏的城市特色,既是继承和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城市特色建设与旅游业

  西藏发展的六大产业,其中根本的产业是旅游业。其它产业,比如藏药、建筑、建材、农牧业,今后都将围绕着旅游业来发展的。

  西藏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里有万山之父,万水之母;有雪山冰川,高原湖泊;有巍然屹立的布达拉宫,有静谧清幽的罗布林卡,有香烟缭绕的大昭寺。西藏独特的藏式传统建筑、雪域风光、神秘的藏传佛教、别样的风俗习惯、古朴的生活方式,都是我们丰富的旅游资源。西藏的旅游资源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是极品,是绝品。那么西藏把旅游作为根本的产业,就要求城市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反映、体现和与西藏旅游资源相呼应的城市特色。这种城市特色,已经不仅仅是城市自身的风貌问题,而是旅游环境、旅游资源、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这个部分,西藏旅游产业的发展就会有重大的缺陷。

  藏民族是一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城市建设既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又是宗教活动和民族习俗的载体。国家的宪法是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不是保护了,是不是尊重了,城市的建设与特色,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长期以来,西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几乎渗透到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宗教信仰和活动在城市的建设和特色上要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

  城市的一些宗教场所的嘛呢堆、香炉,街道、广场、建筑上飘起的经幡,这既是宗教信仰自由最有力的证明,同时,也让西藏的城市建设具有其他地方所不可比拟的特殊性。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建筑文化传统有着十分独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与雪域高原形成完美的组合,不管是宗教的寺庙,贵族的宫殿,还是民间的碉房,不管是石木结构,还是土木结构,白色的墙面、黑色的窗口、木质的窗橱、彩色的门框,都给人以古朴、神奇、自然的美感。这些藏式传统建筑在雪域高原之上,在蓝天白云之下,真的是非常有特色,非常漂亮。这些藏式传统建筑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成为我们西藏城市特色最耀眼的部分,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些传统建筑优秀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不仅使城市失去了特色,而且关系到我们是否继承和保护了藏族优秀的文化。

  我初来拉萨时,感到布达拉宫真的很壮丽,很宏伟,站在布达拉宫广场,西边是白塔、药王山,转经道桑烟缭绕,五色经幡在蓝天中翻飞,非常有特色。东边大昭寺的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真不愧是世界文化遗产。可我住下来有两个月,熟悉了这座城市之后,我忽然又感到有些欠缺和不足。为什么呢?因为在布达拉宫的脚下和周围,有一些新房的建设没有为呼应布达拉宫而作独到的设计,一些街区也没有为呼应布达拉宫而布局。最近十几年时间里,拉萨建了不少新房子,我粗略估计,大约有500万平方米。这么一大片新房子盖起来了,一个新的拉萨城建起来了,这确实反映了拉萨、西藏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一些房子的传统建筑特色注意不够。这是很可惜的。

  保护西藏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继承和发扬西藏优秀的建筑文化艺术,使西藏的城市形成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2001年,中央召开了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其精神是21世纪初西藏跨越式发展的一个行动纲领,西藏将迎来又一个建设的高潮。如果我们不能对营造和保护西藏城市特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地提高加强西藏城市特色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我们就不能适应西藏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西藏的城市特色四要素

  要保持西藏城市的独特风格,首先要搞清楚有哪些因素构成了西藏城市特色。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就可以更自觉和更主动地去营造和保护西藏的城市特色。

  西藏城市特色的第一个景观应当是高原自然风光。从走下飞机的那一刻起,雪山、草原、湖泊、河川、蓝天、白云,只有世界屋脊所独有的高原风光扑面而来,让所有的游人都会感到无比的新奇和兴奋。身处这样一个高原自然风光的城市建设,当然要依附自然风光、服从自然风光、反映自然风光。这样一个壮丽和抒情的高原自然环境条件是内地任何一个城市都没法比拟的。

  但是我们现在在营造城市的景观和风貌上很难说是成功的。拉萨市的建设,在很多地方不恰当地遮挡了这些自然景观。那么漂亮的拉萨河,有多少游人能够通过我们的城市建设与她亲近,去触摸她、去感悟她?在新修的城市道路上,十几里的路程却在视觉里看不到拉萨河,而只能是在告别拉萨,往返于拉萨到贡嘎机场的公路时,我们才能看到拉萨河的美丽。我们有的新建的沿街建筑体量过大,有的建筑延长线有几十米,甚至更长,把后面那么漂亮的山峰都遮挡住了。西藏的城市建设,要让山显得更高,要让水显得更柔,要让天显得更蓝,要让云显得更白,要让高原自然风光成为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

  藏式传统建筑是第二特色。在4000年前的西藏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我们发现了丰富的建筑遗存,已经判明的房屋类型有圆形房、半地穴房和地面房。西藏有句老话说,“地方莫早于雅隆,国王莫早于聂赤赞普,房屋莫早于雍布拉康”。建于公元前200年的雍布拉康,如果算是西藏的第一个建筑,那么西藏的建筑史至少也有2200多年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藏形成了自己鲜明而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艺术风格。从空间上讲,分为依山建筑和平川建筑;从用材上讲,分为石木建筑和土木建筑;从功能上讲,分为寺院建筑、庄园建筑和民居建筑;从风格上讲,收分墙、梯形窗、松格门、边玛墙、柱拱梁以及特有的色彩与装饰图案的运用,都是西藏建筑独有的形式。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继承和发扬西藏传统建筑的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自然是营造西藏城市特色最浓重的一笔。

  藏式传统建筑的艺术形式与风格在城市建设中,应当在四个方面要有所表现。

  第一, 建筑形式。大批新的公共建筑必须继承和弘扬西藏传统建筑特色。

  第二,建筑体量。建筑体量不能过高过大。过去由于受到建筑用材和气候条件等的限制,西藏的石木和土木建筑一般都是一、二层。当然也有高的,像山南的朗赛岭庄园就是六层,但这种情况很少。西藏是个地广人稀的地方,这个情况同内地不一样。西藏城市建筑体量没有必要一定要向空间发展。如果建筑体量过高过大,也就失去了西藏的地方特色。

  第三,建筑色彩。西藏城市建筑外墙面应以白色为主色调。藏族历来对白色十分崇尚,白色是吉祥和安宁的象征,也和高原风貌十分协调。过去藏式传统建筑外墙的白色是用白灰加酥油涂上去的。现在涂料产品质量是相当不错的,外墙用白色,但千万不能贴白磁砖。

  第四、建筑环境。这里我主要强调道路环境。过去西藏形成的建筑和城镇一般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山峦和河流都有着非常弯曲和美丽的曲线,西藏城市建筑应当继续保持依山傍水比较活泼的布局。

  藏传佛教文化是西藏城市建设的第三个特色。在西藏,宗教既是经院的哲学,更是普遍存在的生活方式,它渗透到西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藏传佛教文化也是城市特色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西藏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西藏的寺院和庙宇格外多,现存的就有1700多处,而且在每一个家庭甚至是每一个藏人的居室或帐篷里,都有供神或作祭祀的经堂或佛案。

  《宗教的冥想》一文中讲到,“在漫漫的西藏社会历史发展中,保存并登峰造极地发展了一切宗教启始阶段所共有的仪式,造就了举世罕见的大场面、大声势、大气氛”。对这样的宗教文化不能回避,如果能在城市布局和空间上做出合理安排,能使其成为西藏城市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宗教祀祭的场所和仪轨应当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给予比较充分的考虑。有些东西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可以表现和发扬。

  我讲两个东西。一个是经幡,又叫五色经幡或风马经幡。最初经幡的形式是在一片布上,中央画一匹背驮经卷的马,四个角再画上鹏、虎、狮、龙,和六字真经等。这样的图案被印在白、黄、红、蓝、绿五种颜色的布面上。这五种动物和五种颜色在早期的苯教和后期的佛教被认为代表了人类的五种智慧并囊括了整个宇宙。随后由于不断演化,现在的经幡上已经很少再画图案,就是五种颜色的布块一串串地挂在村头、路口、屋顶、山巅,表达了信教群众对天地万物的敬仰。如果我们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把五色经幡挂起来,即满足了信教群众的信仰需要,又丰富了城市的景观,这是西藏城市独有的特色。

  再一个是嘛呢堆,它既是重要的山口、险关、渡口和桥头的标志,又是对天地山水实行崇拜的风俗祭仪。每逢宗教节日转经或转山,信教群众都会绕着嘛呢堆,向它撒糌粑、青稞、茶水,一边撒一边祈祷。我觉得嘛呢堆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不应该被忽视。

  藏族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城市建设的特色之四。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并编织了十分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是构成西藏城市特色的又一个重要部分。城市建设与特色要体现和反映藏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并为之提供必须的设施和相应的服务。藏族的社会生活和佛教密切相关。拉萨哲蚌寺展佛的时候,几万人蜂拥而至,参加朝拜。这样的活动需要与之配套的广场、绿地、座椅及饮水设施等。这既是必要的城市设施,也构成了西藏独有的城市特色。藏族的歌舞是出了名的。我在一个叫“末班车”的朗玛厅看过一次。藏族歌舞和服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客人,很多客人都站起来和演员一起跳舞。朗玛厅的布局和建筑,有没有可能和城市的道路、广场结合起来呢?特别是夏天的时候,这些表演可以在街上进行,以增加城市的和谐、安宁的气氛。

  林卡也很有意思。一到周末,一家人或几家人,还有朋友同事,聚在河边、草地、树林。大家一起说笑、打牌、喝酒、唱歌,非常愉快和惬意。远远望去白色的帐篷就象天上的云朵落在地上。这难道不是城市特色嘛!在城市规划里面一定要对林卡用地做出适当安排,以保留和体现这种生活特色。西藏的节日特别多。藏历新年、雪顿节、沐浴节、春耕节、望果节、燃灯节、赛马节等等很多,我看到一个资料,西藏大约大大小小有一百多个节日。节日当中,经幡飘扬,欢歌笑语,热闹非凡。如果我们组织得好,可以让西藏的城市始终充满节日的气氛。当然城市建设要为西藏的节日服务,而节日的活动和气氛又营造了城市的特色。

  我想如果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将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进去,西藏未来的城市建设必将迈出一个新步伐。  

  (本文作者为西藏建设厅副厅长)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电子刊

主办:中国西藏杂志社  编辑出版:中国西藏杂志社

地址:中国 北京 府右街135号   邮政编码:100031

中文部:010-58336050/58336082/58335511/58335518

藏文部:010-59512450/58335517/58336006

英文部:010-58336070/58335683

版权所有 中国西藏杂志社 京ICP备17049894号

E-mail:zgxizang@163.com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本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