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大门的守护人
楚翘

藏北大门的守护人——记2023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旦巴群培

“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这句话是对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自然环境的真实描述。那曲市安多县地处藏、青、疆三省交界处,平均海拔520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50%,气压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年平均气温为-2.8℃。

在这里,有一群来自那曲市安多县应急管理局的“应急人”。他们常年与雪灾、风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抗争,是向险而行、拯救生命的践行者;他们抢用一切时间处理应急突发事件,是与时间赛跑的逆行者;他们用脚步丈量约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西藏“北大门”的守护者。

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于2023年7月30日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3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那曲市安多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旦巴群培获得2023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称号。作为极高海拔上的“应急人”,旦巴群培在极度艰苦工作环境中绽放的“守护之光”,感动了无数人。

勇挑重担, “冷板凳”上做出“大学问”

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个人业务能力,才能胜任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多样性的处突任务。面对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和安多县特殊地理环境所带来的应急管理工作点多面广、安全监管范围广的实际困难,旦巴群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阅读、摘记各类专业书籍和法律读本,不断积累新时期应急管理理论知识。同时,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调研,常常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安全生产工作一线,调研指导各行业各领域安全生产,逐一配套制定了具体的管控措施,推动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突出问题,全面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切实守好安全生产基本盘,有效增强安全生产工作主导权。

几年下来,旦巴群培跑遍了所有的乡镇、村(居)的重点区域,走访了全部辖区的所有企业,排查了全县所有河流、地质等易灾点,既当应急管理工作的“热心人”,又当专业知识的“明白人”,更当安全生产的“贴心人”。

“我2019年到这个岗位之初,在平时开展检查时发现了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在一些私营加油站中,因加油员换得勤,未持证上岗的情况比较多,这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旦巴群培说。

一旦发现,旦巴群培便立即要求未持证上岗的人员停止作业,并对企业法人进行宣传教育,事后还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坚决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现在,安多县所有加油站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的岗前培训、安全教育培训,都持有专业操作资格证书。

从旦巴群培的讲述中了解到,平时加油站防撞柱的固定螺丝钉很容易松动,这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在检查中发现类似情况,他都会要求加油站负责人立即整改。

“凡是涉及安全的事都不是小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如若出现驾驶不当发生碰撞,造成了严重后果那就得不偿失了。”每次面对加油站负责人的侥幸心理,旦巴群培总是严厉斥责,并当场监督整改。最后再给加油站负责人讲明道理,普及安全常识,让其心服口服。“作为一名执法人员就要公正执法,决不能因为怕得罪人就弹性执法,人情执法。”旦巴群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

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旦巴群培立即征求各乡(镇)、安委会成员单位、各企业等各方意见,牵头制定了《安多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3年来,他多次带队深入各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共排查出一般隐患2776项,已整改2543项,制定2项责任清单,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实现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县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2022年,他组织公安、消防、商务、市监、住建等相关部门开展危化品专项检查,并多次深入各危化企业开展调研,耐心指导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传递给他们,让企业真正重视安全,掌握安全技能,帮助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的安全问题,有效推动企业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推进危化品企业标准化运行,筑牢安全生产基础屏障。

在旦巴群培的带领下,安多县应急管理局在那曲市绩效考核中长期处于前列,多次被全市评为第一名和优秀示范典型县。

向险而行,竭力守护人民安全

近年来,随着西藏自治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旅游行业日渐火爆,作为西藏陆路交通的大动脉,国道109线承担着进藏70%的物资和30%的人员运输。这就决定了安多县应急管理工作尤为关键、任务特别繁重。

群众利益无小事,即使寒风凛冽,也吹不散旦巴群培为民冲在前线的服务热情。

2018年,自驾进藏旅游的一对夫妇在经109国道出藏的时候,因车辆没油滞留在109国道唐古拉山段,便搭乘当地牧民群众的顺风车来到县城加油站,欲购买散装油。根据相关规定,加油站未对其售卖,在这对游客夫妇因身体不适等原因百般焦急时,加油站员工将旦巴群培的联系方式给了他们,让其询问解决办法。

在得知游客已出现较为严重的高原反应后,旦巴群培放下手上的工作,开具了购买散装油的相关证明,第一时间来到加油站,用制式铁桶盛装好购买的汽油,为了避免路途中发生安全隐患,他还同行将汽油和游客一起护送到60公里外的滞留点。

“西藏人民很淳朴热情,西藏的公务员也是实实在在地帮群众排忧解难,我们住在北京,您之后来北京,一定要联系。”在拥抱分别时,这对夫妇道不尽感激的话,说到动情处,眼眶也浸湿了。旦巴群培回忆道,“他们回到北京的第一时间还给我打了电话,特意强调让我去北京一定要联系。”

小事易事见真情,大事难事见担当。

2022年5月26日,安多县发生4.8级地震。旦巴群培立即进行部署,带队前往受灾乡镇核查情况,排查群众受灾情况、调配应急物资,为受灾群众筑牢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地震破坏性不大,但为了排除所有安全隐患,自地震发生后,旦巴群培立即组织人手开展了为期3天的排查工作,走访了震中及周围的8个村居,深入到46户牧民家中了解情况并宣讲地震防灾减灾相关知识,行程达400多公里。

“困了就利用乘车时间睡一下,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干粮,为了节省路途耗费的时间几乎很少喝水。”旦巴群培继续说道,“我们挨家挨户查看房屋受损情况、挨家挨户传达防灾减灾知识。群众立即给我们端上来一杯茶水,‘你们嘴都裂了,先喝点水吧’,当时心里全是暖意。”

没有人天生无畏和勇敢,只是选择了责任与担当。多年来,面对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旦巴群培秉持“风沙硬作风更硬,海拔高要求更高”的工作原则,挺身而出,奋战在一线,积极调度指挥抢险救援,全面核实受灾情况,细化抢险工作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恪尽职守,牢记责任防风险

国道109线高寒缺氧、冻土广布。其中,唐古拉山路段,以“风雪仓库”著称,冰雹、降雪、大风天气四季可见,年均降雪日190天以上,7级以上大风天年均200余天。特殊的环境赋予了安多“应急人”更多的使命,也催生出更加过硬的本领。

“我们了解了大货车的性能、掌握了给油箱解冻的方法、练就了寒冷天气中快速更换备胎的技巧……”旦巴群培说,在无数次的救援实践中,安多“应急人”练就了高海拔路段抢险救援的“十八般武艺”。

2019年2月至3月,109国道唐古拉山段出现历史上罕见的降雪,日常风力7至8级,极端时达到12级,气温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积雪厚度1.5米以上,导致车辆拥堵滞留10余次。旦巴群培立即协调县交警大队及各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前往现场,会同各职能部门指挥交通、救助人员,除雪保通。期间,疏导车辆10万余台,救助游客1000余人,清理积雪结冰路段500余公里,铺洒防滑沙300余吨,确保了辖区国道109线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因为长期在高寒地方工作,旦巴群培患有严重的关节炎。面对当时雪障严峻的形势,看着身边共同奋战的同事,旦巴群培忍着病痛,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以上。

在道路疏通前,旦巴群培还有一件事要做,提前徒步告知货车司机预热车辆准备出发,“因为货车司机开长途很累,一般在滞留的时候,他们都会在车上睡觉等待道路疏通。柴油车启动时需要预热一段时间才能正常行驶,特别是老式的柴油车,还需要按下预热按钮一段时间才能打火。为了能尽快畅通双向道路,我们都会提前去通知他们先预热车辆。”

在平常环境下任何容易的事情,只要一遇上安多,处理的难度就直线上升。

在疏通道路返回县里的路上,旦巴群培一行遇到一辆小车爆胎停在路边,寻求过往车辆的帮助。他们立即前往询问情况。

“我的车轮爆了。并且我的妈妈快60岁了,车上便携式氧气瓶已经用尽,现在高反严重,身体不适,意识也有点不清。”车上一位年轻人慌乱地说道。

旦巴群培立即将车上的氧气送给游客,在联系人民医院对老人进行救治后,又开始帮他们更换备胎。

“你们全部人先转移到我们车上取暖,等我们将轮胎换好后,你们再下来。”旦巴群培和同事迅速地取下手套,使用千斤顶顶起车辆,再使用扳手拧下汽车轮胎上的螺丝,拆卸更换轮胎。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冷里,暖心的“应急人”们已顾不上手上的刺痛,飞快地操作着,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更换完毕。最后又将他们送到医院,待旅客身体无碍后,旦巴群培才离开。

“非常感谢你们,是你们带我们摆脱了困境。”面对被救助者的感谢,旦巴群培总是朴实地说:“这是我们应急人的职责本分,你们安全就好。”

旦巴群培还讲到,在高原寒冷天气中行驶,柴油车应使用20号的柴油,但很多货车司机都是使用0号柴油,这就会导致车辆在滞留一段时间后油箱被冻住,无法启动。因为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在救援车上准备专业的喷灯,用喷灯加热油箱、油路,使之解冻。

多年来,旦巴群培本着“干应急管理工作,首先要具备的就是责任心,必须时时刻刻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的原则,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持续奋战在应急管理战线上,守护着西藏“北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