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

虔心祭祀。   

雍仲林寺有严格的戒规戒律及修法制度,江衮?达哇坚赞开创了该寺每年藏历正月至十二月都有各项固定的宗教活动:祭祀上师、祈祷法会、修行法会、诵经大会等宗教活动以及讲学辩经、答辩考取格西学位等等,使该寺香火旺盛,声名远播。雍仲林寺坐南朝北,以杜康大殿为中心,由7 个康村(寺庙的基层组织)组成,杜康大殿占地面积800 余平方米,分上下两层,规模宏大。
寺内从左到右的万字纹,是苯教特征的标志,称之为“雍仲”,图案与格鲁派的金刚杵意义相同,象征“坚固不变”。苯教特色还体现在转经上,转经是按逆时针方向转,正好和佛教相反。

拉萨药王山

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 米。
17 世纪末,第巴?桑结嘉措为发展藏医,在山上修建门巴扎仓(医药院),从各寺选拔部分喇嘛来此学习医药知识,里面供有蓝宝石的药王佛像,故称为药王庙,又叫药王山。

药王山东侧有个洞窟式的小庙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庙,坐落在药王山东麓陡峭的山腰上,叫查拉鲁普。
石窟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27 平方米,洞口有一中心柱,中心柱与洞壁之间是狭窄的转经廊道,岩壁上有69 尊石刻造像,66 道两边排列石刻神像,北面石壁上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扎、禄东赞的造像,山后是著名的万佛墙。洞窟开凿于松赞干布时代,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间几经兴衰,这座拉萨地区罕见的石窟寺庙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金瓶掣签制度

用金瓶掣签方式来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级的大活佛转世灵童,是清王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正式设立的制度。金瓶掣签制度建立后,第一个启用金瓶掣签并得到认定的达赖是九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即十世达赖楚臣嘉措;第一个用金瓶掣签认定的班禅是七世班禅转世灵童,即八世班禅丹白旺修。自清王朝至民国的200 多年间,仅西藏一地,就有格鲁、噶举、宁玛三派的39 个活佛转世系统70 余名活佛通过金瓶掣签认定。1995 年11月29 日,藏历木猪年十月八日,是藏传佛教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这一日,认定第十世班禅大师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按照藏传佛教仪轨隆重举行。通过金瓶掣签,认定十世班禅转世灵童,即十一世班禅坚赞诺布。

藏传佛教传统的格西学位制度

格西,是藏语“格威喜年”的简称,意为“善知识”或“良师益友”。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教派僧人学修显宗五部大论后通过大法会答辩考取的完成显宗学业的学位名称。按佛典《宝积经》所讲,善知识须具备能增长利他功德,能增长众生智慧,能增长出世善法,能增长证悟法益的大乘菩萨行者。

拉让巴格西制度创始于1625 年,由第四世班禅主持的拉萨祈愿大法会。
格鲁派的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巴拉寺的格西学位分为四等,即拉让巴、措然巴、林赛和多让巴格西。格鲁派创始者宗喀巴大师,在相继建立拉萨三大寺“以养僧徒”的同时,非常注重藏传佛教人才的培养,按照“先显后密,显密并重”的学修次第,建立了一整套周密的佛学教育制度。

格西学位取得后,既标志着僧人显宗学业的结束,也标志着他们以学者的身份步入僧团上层,可以不参加寺院的一般集会和各种杂务劳役,如再进密宗学院学习,可逐步上升,升任甘丹赤巴,为格鲁派教主,任满后得“赤苏”称号,圆寂后有作为活佛转世的资格。

朗达玛

原名“达玛”,《新唐书》作“达磨”,吐蕃最后一位赞普(公元838 年至843年在位)。朗达玛继位后,进行了灭佛运动,破坏寺庙设施,神殿被封闭,佛像被毁,寺内壁画被抹掉,佛经被焚烧。
佛教僧人同时遭到镇压,纷纷逃走。随着朗达玛的灭佛,吐蕃王朝在政治上的统一局面也开始全面崩溃。当时佛教信徒对朗达玛赞普恨之入骨,从而又导致了另一场佛教徒谋杀吐蕃赞普的残酷事件。一位密宗修炼者叫拉隆贝吉多杰,当朗达玛赞普在拉萨大昭寺前阅览碑文时,以叩见赞普为由与其接近,射箭杀害了朗达玛赞普。朗达玛赞普被刺杀后,吐蕃王室内分离成两派,各自支持两位年幼王子来继承赞普位。于是发生内战,且一发不可收拾,随之爆发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很快被推翻,西藏进入了漫长的分裂割据时代。直至10 世纪后期,西藏地区才逐渐稳定,佛教又得到复兴和发展。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电子刊

主办:中国西藏杂志社  编辑出版:中国西藏杂志社

地址:中国 北京 府右街135号   邮政编码:100031

中文部:010-58336050/58336082/58335511/58335518

藏文部:010-59512450/58335517/58336006

英文部:010-58336070/58335683

版权所有 中国西藏杂志社 京ICP备17049894号

E-mail:zgxizang@163.com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本网站内容